本书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必修课教材。
本书旨在通过系统的讲解与训练帮助学习者实现从一般外语能力及双语能力向口译能力的过渡,并使学习者具备基本的口译能力,包括联络口译和交替传译的能力。主要特点如下:
突出口译基本功尤其是听辩理解技能的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习者突破辩理解瓶颈,培养口译听辩理解思维习惯;
注重讲练结合:作者基于丰富的口译实践,提供口译技能学习的具体步骤分析,并针对各单元讲授的口译技能设计了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语料真实、题材涵盖面广:训练材料均来自真实的口译现场,且大部分配有原声录音;
口译技能学习与口译专题训练相结合:将各项口译技能融入相应口译专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旨在巩固口译技能,提高实战能力。
何其莘
教授、博导,著名的英国文学专家和英语教育专家,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英语组组长。《新概念英语》中方作者,主编过《英语听力教程》初中高级。
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英国文学学会会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仲伟合
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主持人。已出版“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专业口译教材多部,其他著作、译著、辞书等多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翻译学、英语教育等领域论文70余篇。中组部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仲伟合教授长期致力于翻译学科建设,由其首倡并积极推动的翻译本科专业学位(BTI)于2006年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 年设立,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他长期致力于口译人才培养教育和研究工作并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探索建立完善的翻译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提高我国口译教育和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钧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中心兼职教授,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比较文学会翻译委员会委员,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翻译家协会会长等。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获中国“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著有专著《文学翻译批评研究》、《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翻译思考录》,主编的《杜拉斯文集》(16卷)获全国第五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1999年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棕榈教育勋章。
王斌华
王斌华,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著有《英汉口译》和《汉英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