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翻译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编写,旨在通过广泛的阅读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夯实语言基础,同时激发他们对翻译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翻译意识。全书共8 个单元,具有以下特点:
★精心筛选各类型篇章,语言优美、地道,思想性强,激发学习者阅读与思考的兴趣,提升其人文素养
★提倡“带着翻译的目的去阅读”,通过翻译文本分析,译文鉴赏、比较等手段引导学习者从宏观上认识翻译的特点
仲伟合
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主持人。已出版“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专业口译教材多部,其他著作、译著、辞书等多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翻译学、英语教育等领域论文70余篇。中组部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仲伟合教授长期致力于翻译学科建设,由其首倡并积极推动的翻译本科专业学位(BTI)于2006年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 年设立,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他长期致力于口译人才培养教育和研究工作并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探索建立完善的翻译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提高我国口译教育和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何刚强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系创始系主任;现兼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理事长、《上海翻译》主编、曾担任第一、第二届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已出版专著五本,译作两部,教材两本;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多篇;现担当全国翻译专业一个系列(笔译)教材的总主编,其中含代表复旦翻译专业特色的五种教材,并已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04年获上海市育才奖;2006年被评为第二届复旦大学名师;2007年被复旦大学研究生群评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十人之一);2009年所主持的“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复旦大学本科翻译专业建设探索”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所主讲的“翻译理论与策略”被评为2010年上海高校精品课程;所主讲的“翻译研究导论”被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确定为重点建设课程;所主持完成的《论语》海外英译全译本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在2016年结项时获优秀等级。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创先争优”师德标兵。
陶友兰
陶友兰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教授、副系主任,(德国)洪堡学者,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TESOL硕士。在InterpreterandTranslatorTrainer, Perspectives,Babel,TranslationQuarterly、《中国翻译》《外语界》《外语学刊》《上海翻译》《当代外语研究》等国内外翻译学核心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本,合作编著口笔译教材4本,出版翻译书籍、编著英语教材等10余本,发表译文多篇。研究方向有翻译理论与策略、翻译教材与翻译教育、翻译语料库研究。针对本科生讲授的课程有:英语读译,翻译与思辨,英汉互译技巧,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