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主任、教授。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会理事;中国认知诗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ESP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2003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2006年英国剑桥大学英语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200至2010年期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学术英语和外语教育。出版学术专著2本,学术合著1本,学术编著1本。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主持201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高校学术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等科研项目。
认知语言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原教授课题申报经验分享

Q:请您简要介绍一项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课题名称,申请时间,课题概述,是否结项等。

我于2014年5月申请到了第七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时间思维的跨文化研究(ZGWYJYJJ2014A37)”,属于小型横向课题,目前在研。课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中国人的时间思维,特别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有别于英语本族语者的时间思维,以及这种独特的时间思维是否表现在英语语言的使用中,是否会造成交际过程中理解的困扰,是否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倾向于目标语思维,是否可以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教学而得到提高。 

Q:该项课题选题的来由?您是如何评价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认知语言学强调文化赋予语言相对性,时间也不例外。例如《时间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外人看来,北极一带因纽特人经历的气候似乎无非是冬季,是冬季和一闪而过的稍微暖和点儿的冬季。然而,因纽特人自己按照他们周围世界的微妙变化分辨出九个不同的季节:3-4月间被称为avunniit(早产海豹出生),有别于接下来的nattian(正常海豹出生)和tirigluit(有须海豹出生)。同样,与夏季和初秋对应的三个月被称为saggaruut(驯鹿落毛)、akullirut(驯鹿增毛)和amiraijaut(鹿角落茸)。我们的课题致力于研究中国人时间思维的相对性,价值在于探寻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是否仍然保留汉语时间认知的思维习惯,即二语习得中的概念自如度是否能够实现。

Q:您如何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文献?如何对文献进行阅读和评价?

大量的阅读是任何研究的前提。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两种。即便是极小的研究问题也可能牵涉多种研究视角,延展至较宽的阅读范围,尤其当你的研究问题是热点的时候。因此,为了建立全景式的认识,广泛的阅读是必要的。之后再选定直接相关的文章进行精读,在精读的文章里面又会根据具体需要有选择性地进一步精读,因为不同文章在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等方面可能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借鉴作用。当然,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这些过程未必是线性进行的,有可能是循环或局部循环的。

Q:您该项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各种语言表达时间普遍基于空间。然而,时间的空间呈现方式却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Evans(2013)在Galton(2011)的基础上提出时空比较的三个参数:大小(magnitude)、方向(directedness)和维度(dimensionality)。中国人在方向和维度两个参数上均与英语本族语者存在差异,所以我们的研究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中国英语学习者时间方向的跨文化研究以及中国英语学习者时间维度的跨文化研究。

Q:您该项课题创新之处在哪里?

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手势研究为视角探讨人类思维。言语与手势密不可分。婴儿十个月大时开始比划手势,自单个单词的产出阶段,言语与手势已经呈现出系统性的协调关系,语言习得实际上是语言-手势的习得。先天失明的孩子会自动发展出言语伴随手势,即便他们是在和同样失明的孩子进行对话。失语症者往往经历语言与手势的双重失语,而且手势表达的不连贯,如口吃,与说话人的语言障碍存在平行关系。任何人说话时都会或多或少地伴随手势,打电话或自言自语也不例外。这说明手势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以手势研究为切入点,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时间思维。而且,文化赋予语言相对性,同样也赋予手势相对性。例如,有关巴布亚新几内亚山区雅普诺土著部落的调查显示,当地地貌参与塑造时间观念,进而影响时间手势,山谷地带的居民将过去指向山下,未来指向山上。可见,不同文化间不同的时间思维可能在手势层面上表现出差别。 

Q: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在哪里?

课题的申报过程是思路的整理过程,原本模糊不清的思想因而变得清晰、立体、系统起来,由此收获了对科研的更大热情。

Q: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您是如何解决的?

我们在进行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时会遭遇不同的困难。面对实验型的研究,整个实验过程充满各种挑战,而实验过程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数据的搜集。举个例子来说,因为我们的手势实验在冬季进行,很多受试把手放在衣兜里面,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可能让所有努力前功尽弃。因此,精心的设计、充分的讨论、小范围的前测都是我们减小失败风险的必要手段。

Q:您对正在准备申报国家课题的同行教师有什么建议?

对于很多外语教师来说,申请到国家级的研究项目并非易事。我们不妨从小型的科研项目入手,逐步积累我们作为项目研究者和项目管理者的经验。小型课题可能只是我们最初思想的落脚点,却可以帮助我们开启更多的研究思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