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兵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博士,校聘教授,语料库应用研发中心学术带头人。研究领域为语料库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现任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学通用教材《英语》(新标准CD-ROM)核心编委、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重点项目、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译著2部、教材8部。2008年获河南省高校英语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同年荣获“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
刘国兵教授国家社科项目申报之路

Q:请您请您简要介绍一项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课题名称,申请时间等。

2014年5月初,我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连贯自动评价系统研究(14BYY084)获批。

Q:您是如何着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准备工作的?

我是从2012年开始着手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前些年因为职称和学历不够,尽管也申报了不少其他课题,但多数属于省级或教育厅的课题。2011年10月份我主持申报了一项教育部青年项目,这一项目中标后,学院鼓励我申报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但由于时间太仓促,未来得及充分论证,所以当年没有提交申报书。从2012年5月份起,我开始着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准备工作,当时选定的题目就是“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连贯自动评价研究”。后来虽然题目在措词上几经改动,但研究内容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个选题要感谢我的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梁茂成教授,因为他当时告诉我,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的英语作文自动评分软件,多数都没有把语篇连贯纳入其评分指标体系中。也就是说,如果研究进展顺利,预期课题成果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反复论证之后,我于2013年3月正式提交了项目申报书。2013年5月,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布了当年的立项课题,这一年没有中标。这样的结果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尽管我在项目论证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以前对语篇连贯关注不够,前期知识积累非常有限,所以在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把握上还有所欠缺。前几天准备一个讲座材料,我把2013年未中标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与2014年中标的申报书作了详细对比,发现不管是项目设计和研究内容,还是语言与格式,后者绝对比前者好了一个档次。当时心想,如果我是评委专家,我也会选择2014年的项目。

Q:您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计划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连贯文献进行梳理,系统总结已有研究对于连贯概念的认识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勾画出近50年来连贯研究发展图谱。

二是基于目前理论,结合中国英语学习者作文的具体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学习者语篇连贯预测因子,确定书面语语篇连贯表现在各个层面的标识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套专门用来评价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连贯的量化方法。

Q:学校在您申报的过程中提供了那些支持,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我们学校对于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非常重视。记得2013年5月中旬社科规划办公示了立项名单,5月下旬学校就召开了下一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正式布置了新一轮的申报工作。对于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两类项目的申报,学校采取的是学校-学院-学科组“三级论证”的方法,即个人填写好申报表以后,先由学科组专家对其选题和申报内容进行审核与把关对于选题不当或论证不充分的课题,发给申报人重新填写。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三个月左右。对于申报人来说,这个过程收获很大。好多课题在这个阶段会修改得面目全非,有些甚至直接换了题目。2013年5月我得知课题未中标之后,就早早地加入了学科组论证的行列。

第二个阶段是学院论证在此阶段,由各个学院邀请外单位专家和本单位已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组成专家组,对通过学科组论证的项目进行集体论证。论证分学科进行,时间一般持续一到两天。通过这次论证,项目申报人收获也很多。因为专家组成员均具有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经验,都有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因此项目论证书中出现的问题,他们一眼就能看出。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往往能够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经过这次学院论证,通常来讲,项目不管是选题还是内容等,都会提升一个层次。

最后一关便是学校论证了。由学校统一组织,聘请校外本领域较为知名的专家,对所申报的项目进行集体论证与评审同时,学校职能部门如社科处、科技处等工作人员还会参与其中。尽管学科专业不同,但由于他们从事多年社科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项目申报管理经验,因此可以从项目申报书的格式、文字表述方式、标点符号运用、项目资金预算是否合理等方面给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这是最后一次论证,通常在年初进行。因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的提交时间一般是每年的3月份,期间正好是寒假假期,因此这次论证以后,项目负责人会有足够的时间对申报书进行修改与完善。其实,学校大部分中标的国家社科基金都是按照“三级论证”的要求,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进行,直到中标为止。

Q:关于项目申报,您有什么经验或者感悟吗?

一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选题之前,一定要查看近些年所有立项的该领域国家社科项目情况,看看哪些选题已经立过项了,哪些还未立项。如果近些年已经有相似选题中标,那么我们申报时就要慎重。因为同样的选题,国家社科规划办不会重复立项。对于一些热点与学科前沿问题,也可能再次立项,但最好能换一个视角进行研究。我从2007年开始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目前做了一个数据库,收录了国家社科基金从2000年到2016年所有立项的语言学课题。每年新的课题中标,我就把他们添加进去。申报之前,拿出来看看,确实会受到不小的启发。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阅读该领域近五年国内外文献,准确把握最新学术动态,从而对自己的前期知识储备与学术水平也好有个定位。因此,项目申报的第一个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我认为就是要做到知彼知己。
 
 
二是注重叙述方式。项目申报书尽量能够让外行人看懂,同时让内行人感觉专业。国家社科规划办在通讯评审时,尽可能会按照研究领域来分配评审专家,但有时候因为专家个人的学科背景与知识构成不同,在项目内容的熟悉程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填写申报书时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在保证叙述严谨的情况下,所用语言要尽可能通俗易懂,让专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知道你准备做什么。因此,每当申报书填写完,我就会一遍一遍地读,读给自己听,读给他人听,甚至读给家人听。他们听明白了,就说明我们把问题说清楚了。
 
三是虚心请教。项目书初稿完成后,一定虚心向校内、校外、同行甚至是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请教。同行专家可以从选题的内容方面进行把关,非同行专家会在项目书的形式、外观上提出更多意见。我在提交国家社科项目申报书终稿之前,曾拿给学校社科处的老师帮我把关。他们从论证书的字体、标点、标题安排以及行距、页边距等很多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我还拿给中文系的老师看,让他们从语言、措词等方面进行指导。在他们的帮助下,删掉了很多冗余信息,语言也变得更加简洁与凝练。项目申报有时也存在“当局者迷”的情况,很多时候其他人或者外行的一句话会给我们很大启发,“歪打正着”而“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是重视细节,培养文字“洁癖”。日常研究中,我们应当提高自己对文字的敏感性,培养自己的文字“洁癖”。项目申报书与写论文一样,虽然不拿去发表,但它要拿给评审专家来看。而且它是一个人综合学术水平与良好学术态度的体现,我们一定要做到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行文的文字格式、字体大小、错字别字、标点符号等,虽然都属于细节,但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对待学术的态度。所以,申报书填写完以后,一定反复阅读查看,争取在这些细节上不出现任何低级错误。试想,项目申报书内容写得再漂亮,但标点符号使用混乱,错字别字连篇,如果你是项目评阅专家,我相信你也不会把这么一个大项目交给他。
 
五是人勤地不懒,要勤于申报。当前我国哲学社科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国家从资金、政策等各个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除了学界关注度比较高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外,还有各个省设立的各类科研项目以及学校设立的项目等。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人勤地不懒”,对于各类科研项目和课题,我们一定要敢于申报、勤于申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项目开始,一点一滴积累,一项一项申报,由小到大,积少成多,终究一天我们会成功申报高级别课题。项目不管中标与否,其申报过程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每一次申报,就会经历一次成长。我们一定要乐于享受这种过程。
 
六是明确研究方向,树立远大理想。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其职业生涯的顶峰是获得“大满贯”,也就是把该项目的所有冠军要拿完。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在学术上也要追求“大满贯”。青年教师要趁早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且让其固定下来。对于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不能朝三暮四,必须自始而终。试想,一个从事摔跤的运动员,不管个人怎么努力,他都不会赢得游泳冠军的。学术研究也一样,当今社会科学门类繁杂,而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一个人很难既研究理论语言学,同时又精通文学、翻译或其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即便对其他方向或学科有兴趣,也应有自己的主心轴,对其他的可以投入,但不可花费过多时间。所以,尽早确立研究方向,从较低级别的校级(如各学校为青年教师设立的各种人才项目)项目开始,到一般厅级(各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之后到省级(省哲学社科项目)、部级(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再到国家级(国家社科基金或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争取实现项目的“大满贯”。虽然学术研究不能这么功利,但这的确是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研究的一个好方法。
 
七是组建高效的项目团队。“立项容易结项难”,“无项目时死忙,有项目时忙死”,这是不少高校教师发出的感叹。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目前我国哲学社科研究领域最高级别的项目,要求项目组能够产出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学术思想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项目负责人的压力是很大的。那么如何有效减轻负责人完成项目的压力呢?我认为组建科学、高效、积极、能干的项目团队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应用性研究项目,很多时候只靠项目负责人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在进行项目申报时,负责人就要依托或组建能够切实开展课题研究的项目团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团结努力,精诚合作,最后高效完成研究任务。
 
八是前期成果水平要高,宁缺毋滥。在填报前期成果时,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所有成果要与申请的课题相关,无关成果不建议填写;二是前期成果质量要高,否则宁可空缺,也不可填写那些不能代表自己学术水平的低级成果。低水平的期刊论文要避免,没有高水平论文就留空白,该部分宁缺毋滥。曾有评审专家认为,从主持人所列前期成果的水平可以看出其学术水平甚至是对待学术的态度,而学术水平与态度是衡量一个青年人是否具有学术潜质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如果以前没有发表高水平的论文,那么就让该项空缺,或者填写曾完成的科研项目。从近几年立项情况来看,由于年龄的限制(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及参与成员均不超过35周岁),国家社科基金对于青年项目的前期成果要求不是很高,并不是要求负责人必须在申报之前就发表高水平成果。很多青年教师前期没有高水平成果,但选题新颖,论证科学,照样可以获得立项。
 
九是学会与评委换位思考。作为项目申报人,项目论证过程中,试着当一回评委,从评委的视角来审视项目的论证材料。这样以来,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问题。再者,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例如“如果我是评委,我理想中的申报书是什么样子?”“就目前来看,我会不会让其通过中标?”“论证书的哪一部分还不够理想?”问的问题多了,自己思考的也就更加全面。再者,我们还可以把论证书与以往申报成功者的论证书进行比较,与这些成功中标的申报书相比,看看那些地方还有待完善。没有比较就没有发言权,有了比较才有优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