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
Q:请您简要介绍一项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课题名称,申请时间,课题概述,是否结项等。
经过多年的失败,我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印象画派与美国现代派小说的生成、流变及理论建构研究”最终于2017年立项。该课题聚焦亨利•詹姆斯、葛特鲁德•斯泰因、舍伍德•安德森,以及欧内斯特•海明威与威廉•福克纳五位美国小说家,深入阐述美国现代派小说缘起、承接、巅峰三阶段在创作理论、手法、主题、形式、风格等方面所受后/印象画派的影响,彰显美国印象派小说的发展脉络,并进而建构其理论与批评体系。该项目尚在进行中,将于2021年结项。
Q:项课题选题的来由?您是如何评价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很容易看出来,该课题属于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的跨界研究,但其由来却是一个很长的故事,这里长话短说。可以从两方面谈:其一,我从硕士阶段起开始研究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博士论文聚焦他的种族主题,之后很多年一直没怎么离开过对这个话题的探讨;其二,我在撰写有关福克纳的硕士论文时,偶遇亨利•亚当斯的一篇论文《威廉•福克纳的学徒期》(The apprenticeship of William Faulkner),其中提到福克纳去巴黎朝圣时受到印象画派,尤其是塞尚技法的影响,并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广泛“拿来”。我从小喜爱绘画,对中国山水画情有独钟,也偶尔涂鸦,所以当时对这一洞见印象深刻。
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其实还是颇费周折的。在申报该跨界课题之前我有多年的申报经历,但都是痛苦的挣扎,痛苦的根源在于固守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话题不放,即“福克纳的黑人观研究”,而这个话题已经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且深入地研究过。换言之,这个话题很难再有突破口。虽然我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总感觉思路打不开,摆脱不了“影响的焦虑”,也就谈不上创新。申报年年受挫,在我意料之中,更是评委份内之事。对选题的“突围”实非一日之功。我深知这个选题不能完全脱离我先前的福克纳研究,否则我先前所积累的成果就不能被有效地收入当下课题,而且另起炉灶成本太高、耗时太长。恰逢其时,我指导的本科生贾冰玮以“拉斐尔前派的诗画同体共生关联”为毕业论文选题,这唤醒了我先前关于印象派的记忆,激发了我的灵感:包括福克纳在内的美国现代派小说家都有旅居欧洲并受先锋画派影响的经历,在欧洲先锋画派和美国现代派小说之间搭建一座跨界互文之桥梁又何尝不可?进一步思考发现,欧洲先锋画派范畴太宽,操作起来难度大。于是我便缩小范畴,聚焦后/印象画派。
该选题的学术与应用价值体现在如下四方面:1)从创作理念、手法、主题、形式、风格等方面展示后/印象画派对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缘起、承接及至巅峰成就的塑就之功,堪称一种跨越时空、纵横交错的立体研究模式,可以为文学、音乐、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之间的跨界研究提供参考范式。2)深掘美国现代派小说与后/印象画派艺术结晶的独特性,有利于探索艺术批评与文学批评交叉开拓的新空间,营建具有美国特色的印象派小说理论与批评体系。3)动态、系统地寻绎美国印象派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克服先在研究的孤立与零散。通过梳理该派小说的发展脉络,凸显后/印象主义绘画艺术在其各发展阶段的文本表现,系统书写美国印象主义小说史。4)中国画和书法尚意、重线条造型、重感受力、重表现与情感的特点与后/印象画派有异曲同工之妙,独享内容美与形式美统一的中国画还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体呈现为一部印象派故事集,所以,该课题还可以为中国印象主义文学研究提供启示。
Q:您如何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文献?如何对文献进行阅读和评价?
对于文献的收集,我的经验是广泛搜罗,精心挑选。以我在申报该项目时所做的文献综述为例,一方面,我在哈佛访学期间收集了许多相关文献,另一方面,我借鉴了我所在项目组收集的大量资源,然后再从上述这些材料中精心挑选出众多相关文献。其实,一旦觅得很相关的文献,就可以按图索骥,根据该文献的参考文献获得其他切近的材料。比如我在读沈语冰先生所翻译的罗杰•弗莱著《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Cézanne: A Study of His Development)时,就获得了珍贵的“塞尚研究”文献要目。类似地,在阅读《亨利•詹姆斯与视觉艺术》(Henry James and the Visual Arts)时,也得以进一步收集有关文学印象主义的许多英文经典原著。
准备好了文献,紧接着就是最具挑战性的阅读与吸收了。在这一方面我认为培根先生的经典话语仍然有效。首先应该根据文献的关键词、摘要、绪论或索引确定是否进行细读,是否在阅读过程中记笔记、加注,以及是否在阅读后撰写小结。我在吸取了血的教训后总结出:对于最重要的文献,要细读、做笔记、加注和撰写小结;对于重要的文献,要细读、加注和撰写小结;对于一般文献,要泛读并撰写小结。及时针对我们看过的文献,特别是论著撰写小结虽然痛苦,但非常有利于后来的思路梳理与思想提炼。反之,花费了大量心血与时间看完一本论著,却没有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待到要用时又需返回“荒原”去搜寻,那是很费时费力的。关于决定该不该细读某一文献的问题,我想到了之前阅读《文学印象主义与现代主义美学》(Literary Impressionism and Modernist Aesthetics)的经历。该书论题与我欲申报的课题切近,作者Jesse Matz又是哈佛教授,这燃起了我巨大的阅读热情。结果呢,我读了几页就感觉如在云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旁征博引,论述风格抽象繁复,极其“迷”人。即便如此,我仍然坚持细读。啃完该书,一月有余,抬眼四望,恍若隔世,疲劳而无所得。我当时花了一天的时间思考,花费时间去细读这样的书籍值不值,甚至有考虑过放弃申报,但是更加理性的反思让我觉得这倒应该成为弥足珍贵的申报经验教训。虽然本书的论题与我的课题相近,但其中只有一些观点可供我在撰写申报书时引用,再加上其文风艰涩难懂,所以无需细读,仅做到泛读就足够了,当初本不必那么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
Q:您该项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本课题有四个聚焦点:背景研究、创作手法与风格研究、主题研究和理论研究。据此,本课题有以下两个研究重点:1)在背景研究中,对五位小说家与后/印象画派结缘的共性及个性的有效归纳是研究架构得以确立的起点,也是本课题得以立论的逻辑支点。2)在理论研究中,需要比较绘画文本与小说文本,合理阐释文学表征中的印象主义特色,这是本课题论证的主体。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熟知大量绘画和小说作品,也要掌握绘画及小说的相关理论。
Q:您该项课题研究的难点是什么?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是如何解决的?
首先,对美国印象派小说史的梳理需要破中有立,这是本课题立论的重要支点,但梳理范围广、工作规模大。其次,美国现代主义印象派小说理论与批评体系的建构需要对两种艺术形式的本体理论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还要寻找艺术批评与文学批评的结合部,实属难中之难。对于小说史的梳理,需要的是耐心、细致以及全面,只要功夫下得足,资料收集得全面,就不算太难。小说理论与批评体系的建构则需要“扬短避长”,及时恶补短板。绘画领域毕竟不是我的专业领域,我也未曾系统学习过绘画,所以我在大量阅读有关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著作的同时,也在认真学习范景中等教授的《西方艺术史》《西方艺术批评》等课程。我的感受是: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只要兴致高,效率就高。
Q:您该项课题创新之处在哪里?
创新之处可以从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方法三方面简述:首先,绘画与文学同属表现性艺术,二者的互文研究有符号学的理据,也有益于创造更广阔的交叉审美空间;其次,本研究阐述美国现代派小说与后/印象主义绘画美学在主题与技法的多层面联结,提出缘起、承接、巅峰三段论,提炼出跨界结晶体审美空间的大致交叉模式:后/印象画派从再现向表现的发展、从外在客观表象向内心主观真实的位移,以及从具体向抽象的风格转变对美国现代派小说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重形式创新的三大特征有重要的塑型功用;最后,本研究立足背景考量,凭附后/印象画派纵横双向对美国现代派小说的深度影响指数立论撰史,这种研究模式可谓艺术性与科学性并重,穿越时空,立体交叉。
Q: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在哪里?
学科之间的跨界有无穷的探索空间,而且容易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创见与发现。文学可以同艺术、医学、法律,甚至生命科学、自动化等学科跨界。
Q: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
我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原先申报课题的突破。如前所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不畏艰难,敢于跨界。
Q:您平时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选题能力、创新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
我觉得可以总结为:广泛阅读,有心积累,追求前沿,笔耕不辍。选题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就该课题来说,其实在2017年立项之前的三年左右,我就开始广泛阅读,所阅读的内容涉及西方艺术史、欧洲先锋画派、艺术批评,以及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等,并对重点文献做笔记。有一年暑期我的得意门生孙红卫造访,发现我书桌上厚厚的读书笔记时赞叹不已。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样离不开量的积累。比如,在2017年有了选题上的突破后,我将阅读范畴拓展至英、法、德等国现代主义小说,进一步开阔了视域,发现欧洲现代派小说的发展同样受益于欧洲先锋画派的塑就之功。这成为我计划申报的重点项目的核心要义。我甚至大胆设想依托欧美绘画美学理论回归民族文学,致力于中国小说的研究。一个学者只有跟进潮流、追求前沿,才能不被淘汰,也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我个人会定期检索、阅读国内外最新论著及核心期刊论文。比如,对于后/印象主义与欧美现代派小说的关联研究领域的最新出版资源,我都努力获取并加以研读。有了一定的积累,当然要积极且及时地将自己所做的阅读转化为学术成果。这不仅是对自己所付出努力的回报,更是对自己在一个阶段中所做的阅读、思考、构想的总结与梳理。同时,笔耕不辍,也是对自己写作能力的历练。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熟能生巧,经常进行论文写作有助于自己在写作中妙笔生花。
Q:您认为您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突破自我,更新思维,开阔视野,勇于跨界。
Q: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您是如何解决的?
前面也提到过一些,比如有“瘸腿项”,就要及时补救。此外,我所遇到的另一困难就是时间规划问题。虽然一般申报者的项目书里都有明确的时间计划,但是往往最后不能落在实处,经常会出现拖延的情况。我的经验是:1)不为懒惰找借口,严格遵循时间表,逐步落实阶段任务;2)遇到特殊情况,合理调整计划,但是总体的进程不能停滞。比如我在该项目立项后不久就去哈佛访学一年。我在哈佛选修的五门课程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消化。那时我就把能够支配的其他时间主要用在为该课题收集相关文献上。我从哈佛回国时,可谓满载而归,不仅带回大量的电子文档,而且运回15箱书籍,其中很多都与该项目密切相关。磨刀不误砍材工,富足的文献让我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安然做研究。
Q:您对正在准备申报国家课题的同行教师有什么建议?
根据我自身申报项目的经历,我想从态度、选题、文献收集与消化以及项目书设计等方面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在此与同行共勉。1)态度决定走向,细节决定成败;2)与学科前沿切近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3)广泛收集,有心积累;4)“循规蹈矩”,反复琱琢,重点突出,图文并茂;5)集中书写,一气呵成;6)多向相关领域的专家们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