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
Q:请您谈一谈课题申报建议。
申报科研项目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曾饱尝其中“爱恨交加”“痛并快乐”的滋味。外语学术科研网已经推出许多专业的经验帖,我在此给青年教师们补充四条建议:
第一,多写申报书、多参与申报。国家级的、省部级的和校级的都要积极申报。撰写申报书本身就是系统地梳理文献、尝试创新的过程,因此也是检验自己、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过程。认真打磨出一份精美的申报书与完成一篇论文一样,无论结果如何,你的写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在学术生涯的起步阶段,青年教师应尽量申报所有有资格申报的项目。
第二,申报书要反复修改。写完申报书初稿之后你可能会自认为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但是隔一段时间你再回头去看,就有可能发现其中论证薄弱之处。所以我们一般需要提前3—6个月准备申报书,留有充足的时间反复修改,然后再请一些有经验的小同行和大同行专家来“挑刺”。小同行可以给你提出非常专业的意见,避免硬伤,但科研项目的评审专家不一定都是本领域的小同行专家,例如关于翻译史研究的选题可能会由口译研究专家来评审,社会语言学方向的选题可能会交给二语习得领域的专家来评审。所以申报书撰写要兼顾小同行和大同行的视角,让大同行也能清晰地了解你的选题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三,科研项目层次和类别很多,不要只盯着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一度非常强调“实用”,要求申报者的选题突显“经世济民”的实用性,服务于国家战略、侧重短平快和实用项目的特点较为明显,因此,年度项目中基础理论研究较难立项。近几年管理部门逐渐意识到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情况有所好转。社科规划办专门设立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就是重点支持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申报不限项、不设会评环节,这对于前期成果较少、学界知名度不高的青年教师来说比较有利,后期资助项目中的“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更是专门为入职不满三年的青年博士设置的,这对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青年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此外,国家社科基金还有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不同类别,这些都值得外语学科青年教师关注。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还可以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各省市的社科基金入手,一方面可以积累科研项目申报经验,另一方面打好申报更高级别项目的前期基础。
第四,青年教师在项目申报中要摆正心态、目光长远。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并不意味着你已跻身第一学术梯队。在近几年的国家社科结项成果中,我们也遇到过申报书论证精美,但项目完成质量不太令人满意的案例。获得立项只是学术研究的一个新起点,只追求立项而不重视研究过程和成果质量的研究者在学术道路上注定不会走得长远,在科研生涯中收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必定少于焦虑和挫败感。没有获得立项的青年教师也不要因为一时受挫而对自己的学术水平和道路选择产生怀疑,没有立项的原因可能是该选题与当年的国家发展需要结合得不够紧密,甚至可能是由评审专家对该选题不够了解等偶然或非学术因素所致。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应该把结果看淡一些,把申报过程作为锻炼提高的机会。如果你的选题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先开展研究,积累更多前期成果再次申报,或者等书稿基本完成之际再去申报后期资助项目,成功终究会属于你的。科研的道路需要坚持,失败的唯一原因就是没有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