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学科应与专业建设相互支撑
2008/03/05
“关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最近,重庆市对高校学生科技竞赛奖项进行盘点,2004年新升本的重庆科技学院获得10项大奖,在重庆市高校中名列第一;全国“挑战杯”竞赛获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该校领导说,这些应归功于学校着力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升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方面面临许多问题,如学科建设水平低、缺乏特色,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条件落后,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等。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才能跨越这些障碍,建成合格乃至达到优秀水平的本科院校?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
鉴于新建本科院校的经验少,整体实力弱,有人认为,新建本科院校不宜过早提出学科建设问题,应在专业建设成熟后再抓学科建设;还有人认为,学科建设是重点大学的事,一般新建本科院校只搞专业建设就可以了。浙江师范大学高教所所长刘尧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有了高水平的学科,才有高水平的专业和高水平的教学,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互补,弄清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内涵和任务,依托专业建设进行学科建设,走学科与专业建设一体化发展道路。
目前,重庆科技学院每年投入200万元支持10个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学校的科研经费在升本时不到500万元,2007年增加到3000多万元,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没有硕士点的情况下,油气井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两个学科入选重庆市高校重点建设学科。
“本科人才培养不同于专科,它必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能起到引导方向、凝聚团队、搭建平台的作用,不搞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就不可能搞得好。”重庆科技学院副院长严欣平对此感受很深,他说,“学科建设必须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以科研反哺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要靠学科建设来支撑。要提高教学水平,仅埋头钻研教材是不够的。实践证明,那些科研做得出色的教师,课讲得也生动,也更受学生欢迎。”
强化行业优势探索本科教学规律
“新建本科院校的前身,大多数与行业和地方有着紧密的联系,升本以后,这方面不应该弱化,反而应该加强。”严欣平说。
刘尧认为,目前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上存在贪大求全、多头发展的倾向,缺乏对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的深入研究,常常有意无意地与综合性大学比试在学科门类上的覆盖率,这是无益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在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快速增设新专业、以新奇专业吸引考生报考时,重庆科技学院不为所动,坚持立足石油、冶金、机电行业,找准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如该校开设英语专业,就结合石油、冶金行业的需要开设商务英语,既满足了行业需求,又避免了与其他高校正面竞争。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助理宋毅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在继承传统特色优势的同时,必须克服过去专科教育的惯性思维,研究本科教学规律。
本科不是专科在时间上的简单延长,一流的专科合并也不一定能产生合格的本科。
夯实学科基础师资队伍建设要先行
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重要瓶颈。
“要在较短时间内使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必须在经费保障和制度建设上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措施。”严欣平说。
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重庆科技学院通过土地置换获得了25亿元资金,学校决定从中拿出3亿元专项用于人才引进和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学校强制性规定,合并之后,各部门一律不再补充行政人员,所有招聘名额全部用于引进硕士以上、副教授以上教学人员。2006年和2007年两年,该校引进博士60名,目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已超过50%,由新引进的博士领衔,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该校还建立柔性引进人才的机制,每新增一个本科专业,就引进1名在本学科有影响有成就的、刚退休的教授作为“领衔教授”,迄今已特聘了40多名校外知名专家学者,通过这种方式引入本科教学经验,带动本学科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
要让新建本科学校静下心来搞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外部评价机制也需进行相应改革调整。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认为,政府财政理应对新建本科院校给与较大支持,让他们有条件改善师资状况与办学条件;在教学评估上,进一步突出分类指导原则,评估标准应该有别于其他本科院校;同时,新升本科院校之间由于水平相近,可以建立合作发展机制,共享教学资源,采取科研集成的方式提升科研能力,探索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等方式,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与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