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研修班第一期】“输出驱动”引领创新理念,交流示范分享特色成果
2013/07/17
前 言
随着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不断变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到关键时期。聚焦大学英语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2013年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研修班”以创新的主题和多样的形式,以广泛的参与和空前的规模,为推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创建了一个交流平台。
2013年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研修班”跟踪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趋势,贯彻教育部高教司领导提出的“以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思路,践行外研社4月举办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提出的“输出驱动”理念,确立了“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教学策略与实践”的研修主题。在内容与形式上,研修班创新性地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示范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通过主题报告进行理论指导,为参班教师深入浅出地“输入”理论、点评总结,也安排教师示范和教学交流,使教师深入理解,有效“输出”,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地应用理论。
2013年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研修班”共设9期,将汇聚多位教学专家阐释“以输出为驱动”,推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将有近千所院校参与,分享以“说”、“写”带动“听”、“读”的创新成果,共同开拓教学思路;将有近八千名一线教师互动研讨,提升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突破,创建一个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大学英语课堂。
7月15日,研修班第一期在古都西安顺利召开。在这个特色鲜明、合作互动的平台上,专家阐释理念、指导实践,院校分享智慧、解决困惑,示范教师展示特色、收获新知。短短一天的研修,碰撞出了许多创新的想法和特色的成果。
全国教师齐聚一堂 | 参会教师认真聆听 |
输出驱动:教学发展的要求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徐建中总编辑主持。他首先介绍了“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这一研修主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以输出为驱动”一是满足“教学阶段的要求”,进入大学的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后,需要加强更高一级的“输出”能力培养。二是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与职业需要对学生的英语说、写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三是满足学习者“心理的要求”,“90后”和“00后”这一批“新新人类”渴望表达的愿望为“输出”提供了心理保障。同时,徐总编还引用了教育专家的阐释,说明“输出驱动”(output-driven)和“输出导向”(output-oriented)的区别:后者强调说和写,更倾向于将输出看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前者虽将说和写作为关注焦点,但是将输出作为驱动力,最终目的是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因为要说好和写好,必须有听和读的准备。输入是前提!
那么为什么输出可以作为驱动力呢?第一,输出是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的直接表现,是语言水平的重要体现,其重要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第二,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输入基础,创造性输出成为可能。而且在输出过程中,学生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语言问题和不足,为完成任务,需要去参照正确的语言范例,这又会进一步促进听和读。第三,从教学法来说,以输出作为教学任务,驱动综合能力提高,这是一种主动学习,参与其中的听和读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输入理解不再是被动的,而是要应用于输出,有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次研修班正是围绕“以输出为驱动”的理念展开研讨,探索在实际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徐建中总编辑主持研修班,阐释主题 |
专家报告:拓展理论内涵,指导教学方法
王初明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题目虽然简短,但内涵无穷,饱含深意。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王教授对研修主题进行了拓展和诠释,为参会教师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为大学英语教学指引了方向。
王教授从“输入”和“输出”的辩证关系谈起,指出语言学习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加工再到语言产出的过程。继而,他从“输入”和“输出”角度分析和归纳了促学语言的五个基本特征,即:1. 交际意图——语言的学习需要在互动中实现,并随着互动而发生变化,即“学中用,用中学,用中完善”;2. 互动协同——良好的互动能够引发相互协同,产生“拉平效应”,亦即“学习效应”,让学生在心理和认知上得到感染,进而达到提升语言能力的效用;3. 语境融入——语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启动语言使用,“学伴用随”原则(learn together, use together,LTUT)应该作为外语教学的普适原则;4. 内生的表达动力——内容的变化会带来语言的变化,内容才是激发说话者内生的表达动力;5. 语言理解与产出结合——理解与产出存在永恒的不对称性,而有效地制造这种差距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增强学习的动力。这五大促学特征的提出,从理论的高度向各位教师展示了“输入”和“输出”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规律,为教师们的实际教学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最后,王教授还从实际教学出发,利用促学语言的五大特征对外语教学中一些常见的语言练习进行评判,并指出对话和读后续写这两种活动的设计涉及内容创造,促学效果最佳。通过对各项练习活动的分析,王教授为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输入和输出活动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方案。
王初明教授做主题报告,拓展理论内涵 | 参班教师争先与专家交流 |
教学示范:展示院校特色,碰撞教学智慧
作为今年外研社暑期研修班的一大创新,教学示范环节为各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互动分享的平台。来自全国40多所学校的示范教师,通过精心的准备、精彩的展示,向专家和同行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思路和创新成果。他们的示范别具特色、各有精彩,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智慧和激情。示范内容和活动设计虽然各异,但都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上实践了“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理念。
王初明教授对所有教师的示范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示范教师的榜样力量。他在大会总结中指出,这一期的示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针对性强,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挖空心思为学生着想;创新性强,每一位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强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语境意识强,每一位教师都力求在语境中教学,而非孤立地教学,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
示范教师展示教学风采,分享教学智慧 |
探讨交流:汇集多方建议,倡导协同提高
本期研修班旨在为高校教师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因此除了主题报告与教学示范,还特别设计了多个层次、多种形式的交流环节:分会场参会教师就示范课进行讨论评议,不仅使参会教师从示范教师那里获得启发与灵感,也使示范教师获得可贵的意见与建议;回到大会场后,各分会场主持人的汇报,帮助所有参会教师了解了示范内容的全貌;最后,王初明教授的点评充分肯定了教师们对“以输出为驱动”理论的实践,使教师们得到启发和提升,也受到鼓舞和激励。
分会场主持人汇报总结,展示分会场全貌 | 获奖示范教师合影 |
结 语
2013年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研修班”所引领的“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主题契合新形势下各方对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期待与需求,也得到了参班专家和教师的高度认同。针对研修主题的讨论,汇聚了多方智慧,凝聚了丰硕成果,对院校、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研修班所采用的主题报告、教学示范、同行交流、汇报总结、专家点评这五大形式高效新颖,充实紧凑。上百个教学团队的近千名一线教师在研修现场切磋经验、交流方法,这是高校教师研修形式上的创举,也必将为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发展留下宝贵的实践财富。
本期研修班是2013年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研修班”的第一期。教师们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一天中激发理念、交流实践、互动提高、收获颇丰。在接下来的八期研修班中,外研社还将在本期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和完善,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积蓄经验、汇聚力量,做出更多贡献!
附:分会场主持人名单及“最佳示范课”获奖名单
第一分会场: 主持人: 叶如祥 安徽理工大学
“最佳示范课”获奖教师: 陶 鑫 首都医科大学
第二分会场: 主持人: 吴丽华 上海海洋大学
“最佳示范课”获奖教师: 周晓文 东北电力大学
第三分会场: 主持人: 郑世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最佳示范课”获奖教师: 耿为为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第四分会场: 主持人: 盖颖颖 德州学院
“最佳示范课”获奖教师: 黄 岚 湖北经济学院
第五分会场: 主持人: 宋桂荣 齐鲁工业大学
“最佳示范课”获奖教师: 杨茜希 江西农业大学
【附件】
“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研修班”第一期教学示范获奖全部名单
【资源下载】
﹡为尊重发言人个人意愿,部分发言人PPT未予提供,请您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