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决赛第三阶段
2013/12/13
12月12日上午,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进入第三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比赛,脱颖而出的18名选手分成六组,每组三位选手同台竞技,得分最高的一位选手胜出。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第三阶段设置了“复活”环节,从未直接晋级的12名选手中选出两名选手“复活”晋级。
精彩演讲显示青年智慧
本阶段比赛包括两分钟即兴演讲、一分钟评委提问、一分钟扩展演讲以及综合知识抢答四个环节。每组抽取一个即兴演讲题目,经过短暂的准备,三位选手同时上台,依序围绕题目发表演讲,阐述自己的观点。
即兴演讲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内容并提出问题,角度多样、新颖。有的题目关注社会现象,以Survival of the fittest理论为背景,介绍了当今社会Survival of the Quickest的新“理论”,问选手认同哪一个;有的题目探讨情感,以《魂断蓝桥》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局为材料,问选手如今是否还会有这样的爱;有的题目则鼓励选手发挥想象力,想象继报纸、收音机、电视机、网络这四代媒体之后,第五代媒体会是什么样子。这些题目或引导分析,或激励探索,或激发想象,从不同方面,对选手的语言表达、思维意识、创新思想、文化底蕴等素养提出高要求。
面对这些题目,18位选手的演讲风格迥异,各有所长。有的动之以情,情感真挚、扣人心扉;有的晓之以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一位选手在阐述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这一观点时,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一位选手在讲述信息时代引起的爱的变化时,以诗人木心的那一句脍炙人口的“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为据,旁征博引,令人拍手称赞;一位选手在回答如果中国、美国的登月宇航员在月球上遇到嫦娥,是否会有同样的反应和表现时,关注了两国文化的不同,认为注重个人主义的美国宇航员会对嫦娥说“You are my idol”,而注重家庭观的中国宇航员会问嫦娥 “Are you lonely?”,分析之精湛、表达之幽默,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而一位选手心目中的第五代媒体是一个不仅可以记录人类语言,也可以读懂、记录人类心理活动的芯片,这位选手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确、生动的描述,为她赢得了高分。
评委提问促进选手思维
提问环节一直都是大赛当中激烈、紧张的一环,评委的巧妙提问和选手的精彩应答都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两位提问评委,杨莉芳老师和Mark Levin的提问紧扣选手的演讲内容,或尖锐犀利,挑战选手观点;或抽丝剥茧,引导选手深入阐释。选手临场不乱,沉着应对,机智应答。
一位选手在回答评委提出的“如果父母不同意,是否还会与爱的人结婚”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把握的问题时,不慌不忙,从自己与好友的聊天内容讲起,娓娓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体现了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扩展演讲”是第三阶段的特色环节。选手在接受评委提问并听过同组其他两名选手的演讲之后,在这一环节可以就题目继续进行一分钟的演讲。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选手或强化自己的观点,或提出新的观点,或围绕同组其他两名选手的观点发表见解,使得自己的演讲内容更加充实,观点更加鲜明,阐释更加有力。
知识抢答历练综合能力
展示演讲风采之后,每组三位选手进入综合知识题目抢答环节。选手需在五或六个信息之内猜出题目所指之人或物,题目涉及人物、事件、文学、影视、地名等不同领域,答对得分,答错倒扣分。这一赛制使得比赛更加紧张激烈。这一环节的设计促使选手在训练演讲能力的同时,扩展知识面。这是对演讲能力的促进,更是对自我修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细致点评选手知长识短
第三阶段邀请四川大学任文教授和国际演讲大师、驰名世界的《演讲的艺术》(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的作者Stephen Lucas教授担任点评嘉宾。两位评委在演讲和演讲教学领域颇负盛名,他们在抢答题结束后,对每位选手的演讲进行详细的点评。他们从演讲内容、逻辑思维、内容构思、结构安排、身势语言等多个方面,肯定了每位选手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足,为他们提供细致的、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在演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首次在第三阶段增设了“复活”环节,为每组未直接晋级的选手提供了第二个机会。经过评委和大赛组委会专家的选举,12名选手中的两名幸运儿凭借在比赛中的表现,成功“复活”。最终,八名选手在这一阶段脱颖而出,将迎来第四阶段的“终极”比拼。
更多大赛精彩内容,请点击大赛官方网站:www.espeak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