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空间:演讲及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新发展
2013/12/20
12月的北京,户外寒风凛冽,但室内温暖如春。全国各地200多位外语教育专家、高校外语教师齐聚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参加“第四届全国英语演讲与写作教学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英语演讲与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新发展。此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主办,以“思维的空间:演讲及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新发展”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演讲及教学领域一流专家做主旨报告,并按分主题设置分会场,促进专家教师互动交流。
本次研讨会邀请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国际演讲学权威专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总校交流艺术系Stephen Lucas教授、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褚孝泉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院长何莲珍教授以及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俊菊教授进行主旨报告。四川大学任文教授、复旦大学万江波老师、南京师范大学田朝霞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金利民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宿玉荣老师和清华大学张文霞教授分别担任六个分会场主持人并做专题报告。
会场全景 |
12月14日上午,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序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徐建中总编辑和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褚孝泉教授代表主办方分别致辞,向所有与会嘉宾表示真诚的欢迎。徐建中在致辞中四次提到聚会(meeting)一词——这次的会议是中西方文化和思维的聚会、是高校教师共聚一堂探讨演讲与写作教学和研究问题的聚会,是象征着智慧、勤奋的美好的人与事物的聚会,也是将带来新的发现、新的资源的聚会。褚孝泉教授在欢迎词中着重提到,全球化以及国际社会的快速发展给英语教学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更有效地传达中国的声音,这也是推动英语演讲和写作教育的意义所在。褚教授还提到,演讲和写作不仅需要关注语言本身,它更需要我们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观点恰到好处地呼应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思维的空间”。
徐建中总编辑 | 褚孝泉院长 |
主旨报告
在研讨会第一天,王守仁教授和Stephen Lucas教授分别就英语写作和演讲两个领域做主旨报告。研讨会第二天,褚孝泉教授从文化角度剖析中国演讲教学面临的问题;何莲珍教授的报告与两天前刚结束的首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呼应,对此次比赛的赛题和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王俊菊教授则从宏观方面对中国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进行了介绍。
加强英语写作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王守仁教授 |
王守仁教授在报告开始借用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来分析现在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他指出,现在大学英语教育并未达到一个理想水平,大学生虽然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一定交流,但大多数还无法清楚、详细地谈论广泛领域的话题,不会就时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各种可能性陈述其利弊。
就这一问题,王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向多样化的方向转变:教学内容多样化、评估方式多样化,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外语学习需求。在这种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之下,他尤其强调了英语写作训练的重要性,特别是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对创意写作、technical writing等方面尚不够重视。在现今国际化趋势下,英语写作能力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文化的输出,有效促成各项中外合作。如,新时代下的人才需要学会各种商务文书写作,以协助完成各种中外商业合作项目。英语写作教学内容本身也需要进行多样化改革。同时,写作评估的方式也应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提倡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在建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写作训练也应当受到更多地关注,让教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践写作教学。
Martin Luther King’s “I Have a Dream”: A Study in Rhetorical Criticism
Lucas教授 |
伴随英语演讲课程在中国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从事英语演讲研究。Lucas教授的主旨报告为这些刚刚步入演讲研究领域的教师带来了他们最为关注的信息,及英语演讲研究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并以演讲修辞批评这个子领域为例,进行了深入阐述。
Lucas教授总结了中国英语演讲领域研究在各方面获得的发展,如course philosophy & design、teaching methods & strategies、EPS & student development、EPS & post-graduate development、public speaking anxiety &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assessment、speech competitions、speech analysis/rhetorical criticism等。
接着,Lucas对修辞批评这一子领域进行了深入阐述。Lucas教授首先就中西方修辞批评进行了对比。他指出,传统上中国修辞批评多关注书面语言,如language、style、aesthetics。但对于英语演讲的修辞批评,演讲稿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演讲修辞批评主要涵盖七个角度:speaker & purpose、occasion、historical context、audience、speech text、delivery、consequences。他从这七个角度出发,对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一演讲进行了细致分析,为与会学者呈现了一场完美的修辞分析示范。
Cultural Sources and Resources of English Speech
褚孝泉教授 |
在报告一开始,褚孝泉教授就指出中国缺乏演讲传统这一事实。在西方历史上,演讲这一表达观念、传递信息的方式一直是收到社会认可的,在社会政治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西方社会,演讲具有深刻长久的渊源,但这一渊源在中国却不存在。但在中国历史上,善辩之人则容易被看作是巧言令色之辈,因此演讲不受推崇。相比之下,中国是一个重视written culture的社会,而西方则更加重视oral culture。
接着,褚教授指出,在缺乏演讲传统的中国,高等教育若要推广英语演讲就需要借鉴西方的演讲传统。褚教授逐个解读了西方演讲传统中最重要的五个因素:Inventio(discovery of arguments)、dispositio(organization)、elocutio(mastery of stylistic elements)、memoria(memory)和pronuntiatio(delivery),并说明借鉴这些要素对反思中国的英语演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报告最后,褚教授强调英语演讲教学的重要性:在国际舞台上,英语演讲正逐步成为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方式之一。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Prompt Characteristics on Semi-integrated Writing Performance
何莲珍教授 |
作为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的组委会成员,何莲珍教授的报告更多地关注此次写作大赛,对写作赛题对选手作文以及评分结果产生的影响做了科学严谨的分析,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兴趣和关注。
首先,何教授首先明确了semi-integrated writing的定义,即基于一定的已有资料(writing prompt)而进行的写作。本次写作大赛的作文任务即为semi-integrated writing。何教授从此次写作大赛复赛两道题目writing prompts切入,随机抽取108篇作文,并使用Coh-Metrix软件进行了分析,就三个方面展开分析:topic domain(abstract or specific)、task specification、task difficulty。在分析中,她分别指出writing prompt对写作结果会产生何种影响。
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王俊菊教授 |
何莲珍教授的报告选择了一个微观具体的角度,王俊菊教授则从宏观角度向参会教师介绍了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首先,王俊菊教授从课程设置、教材、教师、教学方法、评估方式以及写作教学研究这几个方面对现状进行概述性的介绍。在介绍过程中,她指出了英语写作教学现存的不少问题,如英语写作教师本身能力有待提高,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过于注重考试,缺乏好的英语写作教材引进版等等。
在对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之后,王教授提出现在存在很多方面需要英语写作教学者进行深入反思。如,学习者和教学者都应该意识到英语写作不光是对语言的训练,更是对思维的训练,并且写作技能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可以得到不断提升。目前写作课程的单一化和写作学习的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也需要教学者进一步探讨。
在回顾一系列的问题之后,王教授提出了不少改进建议。如,写作课程设置需要针对多样化需求进行分级分类,并随时能够针对需求做出调整,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课程体系。写作课堂教学中鼓励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如reading-writing connection、 feedback-oriented teaching、level-based assessment等。
分会场专题报告及讨论
除了五个主旨报告,本次研讨设六个分会场,供教师就某一个具体的话题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探讨。
Panel DiscussionⅠ英语演讲的教学与评鉴
任文教授 |
14日下午进行的panel discussionⅠ主题为Teaching and Appreciating English Public Speaking,由来自四川大学的任文教授主持并进行专题发言。任文教授发言的题目为 Can We Flip the APS Classroom and How? 在发言中,任教授首先介绍了“翻转课堂”理念的起源和它的理论基础,并详细解释了翻转课堂的概念是指:为学生创造一个由他们自己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环境,一种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手段,一个老师不再站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而是在学生身边进行指导的课堂模式,以及一个直接指导与建构性学习的良好结合。随后,任教授结合外研社最新推出的《演讲的艺术》网络课程,提出了具体的进行翻转课堂的原因和方法,并鼓励老师们大胆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
此外,来自复旦大学的彭华老师针对复旦大学学生课外活动形式进行了介绍和经验分享;同样来自复旦的大学的Jeffery S. Klein进行了题为Analysis of Justice Robert H. Jackson’s Opening and Summation for the Prosecution at the Nazi War Crimes Trials in Nuremberg的发言;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徐然老师针对会议口译训练中的演讲进行了分析;来自兰州交通大学的宋维老师结合Gile’s Effort Model对英语演讲和口译的教学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全方位提高学生口译能力。
Panel Discussion Ⅱ论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提升
万江波老师 |
第二分会场就如何提升学生英语演讲能力(Enhancing Students’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Proficiency)这一主题展开。复旦大学万江波老师担任主持并做专题报告。万老师的报告题目为The Assessment for Better Learning。她从演讲评估方式这一角度出发,展示如何有效利用多种评估方式以达到改善演讲教学、提升学生演讲能力这一目的。她指出,演讲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师两个重要角色,在传统的教师评估基础上增加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因素,并且让评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综合性的评估方式才可能更好地达成推动教学的作用。
该会场内的其他几位教师也就这一主题阐述了各自的研究实践。如,复旦大学的时丽娜老师关注学生的自我介绍型演讲,研究学生在演讲话题选择上如何体现不同的个性。长治学院的杨晚英老师更加关注演讲训练中的发音问题。曲阜师范大学的杜庆凤老师分享了她指导学生参与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经历。
Panel Discussion Ⅲ写作、思维和交流的统一融合
田朝霞副教授 |
该分会场的主题是:Linking Writing,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on,专题发言人田朝霞副教授讨论了为什么和如何实施三步走扩展写作方法。她总结了大学生写作中的五类典型症状,并进行诊断,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剖析的过程中指出中国学生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思考的习惯和思考的能力,导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沟通的含义。
复旦大学写作教学团队汪中平老师借助TEM和GRE考试中的写作题,展示了二语写作课堂教学方法和从教学中得到的启示和思考,提出要注重思辨能力的提高。复旦大学写作教学团队的外籍教师Alexander则以“随着社会的发展”的中英文表达为例,分享了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写作中如何达到与非汉语为母语的人士的有效沟通,包括正确地使用词汇、重视内容和结构、内容大于风格等。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顾秋蓓老师则讲述了如何多模态地设计演讲。她指出因为写作和演讲是同一种语言独特的两种方式,在输出方式、句法和功能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多模态更多地应用于写作,并提出了设计演讲,而不是写下演讲的观点。
Panel Discussion IV重视思辨技能培养提高演讲辩论能力
金利民教授 |
第二天下午的第四分会场主题为: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ourses,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金利民教授主持并作专题发言。金教授的发言由思辨能力的Necessity、Definition、Frameworks和Activities四部分构成。金教授首先强调了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接着对思辨能力的含义和包含因素进行了界定,指出Critical thinking本质为重视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培养,不能简单对应的翻译为“批判性思维”,而应是“思辨能力”。随后,金教授对比分析了当前国际上存在的三个主要的Critical thinking框架,并就如何将这些框架中提到的原则应用于演讲和辩论课程的课程活动设计进行了讲解。最后,金教授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为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而开设的演讲和辩论等课程及实证研究,发现学生仅通过演讲和辩论等实践并不能明显提高其问题分析能力,还需采取反思、教师的scaffolding等方法,满足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的认知需求。
接下来,来自不同学校的四位教师分别就思辨能力培养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的实践和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的刘宏涛老师探索了有效提高学生DIE(describing,interpreting and evaluating)能力的系列课程活动,包括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热点话题、评价经典演讲发言、完成学术任务、掌握数字时代的新技能、参加国际比赛等。同济大学的王欢老师采用量化研究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经常参加辩论赛与从未参加过比赛的两个学生群体进行了调查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孙梅老师借用mindset的理论框架,对其辩论课程中的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太原师范大学的郝晓静老师则以自己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话题(Shall we ban firecrackers?)为例,向在座老师分享了教师应如何运用连环提问、对比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培养其思辨能力的方法。
Panel Discussion Ⅴ关注英语演讲研究
宿玉荣老师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宿玉荣老师作为主持人首先对英语演讲研究进行了回顾,包括研究领域的分布、论文发表数量的变化、研究方法的类型、研究的主题等等。她提出,在中国,英语演讲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和研究相对独立,缺乏比较好的连接。且因为中国的英语演讲属于二语演讲范畴,它需要经历一个本地化过程,这个过程也将给英语演讲教学者和研究者带来不少挑战。
复旦大学徐真老师的报告围绕英语演讲中的幽默展开,对幽默的类型进行区分,并展示了不少西方娱乐节目的片段。它对这些片段中的幽默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幽默是如何在上述演讲中得以实现的。皖西学院的汪希平老师使用AntConc软件对比大赛演讲稿与解说性、说服性演讲稿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优秀演讲者与普通演讲者的特点及差距。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孟艳丽老师在报告中更加关注英语演讲中的肢体语言。湖北大学的周红兵老师则就中国大学英语演讲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宏观性的阐述。
Panel Discussion Ⅵ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团队报告专场
张文霞教授 |
该会场邀请了清华大学张文霞教授担任主持并做专题报告。张教授在报告中分析了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和评价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理念。她强调,老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做出适当的回应,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沟通。
清华大学写作教学团队代表方艳华老师介绍了清华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创新项目,该项目以综合培养学生学术读写能力为目标。山东大学写作教学团队的邵春燕老师则通过介绍PIM模式教学的实际应用,阐述了PIM模式对课程设计和其他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启示。上海大学的龚萍老师就二语写作融入演讲框架中的任务教学方法进行汇报,她提出将二语写作和英语演讲结合起来的任务教学法可以使二语学习者最大化地使用修辞,彰显交际目的。
在主旨报告和专题讨论之外,大会还安排了演讲教学示范课展示、教学录像观摩、《演讲课堂活动手册》征稿会等丰富实用的研讨环节,吸引了参会教师的关注与参与,为参会教师之间、教师与名家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多年一直默默支持中国英语演讲事业的外籍教师Connie Gibson在大会期间也应邀作了一场即兴演讲,她对英语演讲教学的执着与投入打动了所有在场教师。
研讨会期间,《演讲的艺术》(第十版-中文版)发布会和《演讲的艺术》网络课程作者见面会也隆重举行。《演讲的艺术》作者Stephen Lucas教授总结了过去十多年英语演讲事业在中国取得的长足发展,展望了中文版的出版对于中国读者的意义,中文版译者顾秋蓓老师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生动讲述了演讲成就人生的故事。来自全国各地的演讲教师与学生见证了这一激动时刻,共同祝愿“演讲的艺术”之路越来越宽广。
《演讲的艺术》(中文版)作者见面会 |
闭幕式上,褚院长与徐总编分别致辞,指出本次研讨会是首届演讲与写作“联姻”的盛会,主会场和分会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必将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演讲与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断为国家输送高层次、国际化的优秀人才。
参会人员合影 |
资源下载:
The cultural sources and resources of English public speaking——褚孝泉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