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盘点:从“清华出资2万奖前五名”说开
2007/07/30
港校参与生源之战 清华出资2万奖前五名
7月中旬高考录取开始后,关于港校抢生源的说法就不绝于耳,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议论。其实港校也不是冲着北大、清华来的,他只是用他,或者说全世界惯用的吸引优秀生源的办法而已:给优秀者以全额奖学金。
高校的教学质量,首先较量的生源质量上,因此全世界各个高校都高度重视生源质量,以高额奖学金吸引优秀生源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但在大陆,长期是一个单向的卖方市场,因此学校不熟悉,不习惯实用这种普遍的市场化手段,仍高高在上,清华、北大被港校抢了生源,抢了风头,就在所难免。
其实这种竞争是一种绝对的好事情,让所有的人都清醒:我们实际错了。更为可喜的是,我也看到了清华的行动:各省前5名奖5万元。
这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正常的行为,而不仅仅是胡乱的批判。
高校被巨额贷款拖垮 国家理应为扩招还债
去年吉林大学向社会公开曝光学校每年有上亿的贷款利息,让高校的巨额贷款问题公开暴露在公众及社会面前,日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此问题的公开表态,再次让这个问题回到公众视线。
记得扩招初期,高校纷纷贷款,银行争抢着向高校授信,开始还是几千万,后来迅速攀升到10几个亿。记得当时我很担心地询问一个银行的人,他说:哪所高校的资产不值几十个亿?担心什么,更何况学生就是印钞机。
多年过去,随着学校高楼耸立,学校也开始债台高筑,利息越来越高,教育部门对乱收费也控制越来越严,资金终于严重到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目前高校贷款总额谁也说不清楚,但性质是很清楚的,巨额,而且已经影响到很多学校的正常运转。
很多高校提出,这笔钱国家应该买单,理由是国家让扩招,但却没有给相应支持,学校被迫借债应对扩招。这个理由有点不充分,但至少还是有依据的,就如当初的普九,国家只下目标,但却不给钱。据说教育部正会商相关部门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向国家要这笔钱,也属正常:国家向高校还债!
农村学生人人有份,新奖助学金彰显国家责任
今年两会上作出的重要教育决策,在年中突出表现出来了,也开始让老百姓开始受惠,这就是涉及上百亿资金的全新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
新制度在投入额度及受惠覆盖面上,都是开创性的,尤其是覆盖面。比如所有农村中职学生都将享受到每年1500元的资助,整个资金投入上百亿元。
为这项制度高兴,根本原因就是国家开始承担自己的责任了,相信在教育上,百姓受惠的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优秀贫困生将用成绩换取高额的国家奖学金上学,而不是处处求人,到处说谢谢,用眼泪获取施舍。
免费师范生制度有没有可能让老师更优秀?
教育部直属的6所高校师范生免费,这是两会上又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两天终于执行了。一批优秀但缺钱的孩子终于有了机会。这如同同时实施的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一样,对教育公平一个新的注释,让学习优秀但家境贫寒的孩子有一个选择的机会,靠自己成绩赢得学习的机会。据说,今后还将逐渐扩大免费师范生的范围,让一些非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也享受这一政策。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制度,有可能给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带来一个改变的机会。
长期以来,上师范,往往是学习一般的孩子的去处。记得1993年,首都师范大学在北京招生,分数线降到了最低,也仅仅完成了招生计划的2/3。除了极少数几个师范校园,生源一般,甚至比较差的人去读师范,能培养出什么样的老师?
近年愈演愈列的应试教育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但教师素质普遍差,是根本原因之一,希望这一政策能逐渐改善教师从业者的素质(当然还需要其他条件),从而给中小学教育带来希望。
雷同的校训,可笑的校长
这个事情实在可笑,很有必要再次列举:在被调查的256所高校中,有192所学校的校训为“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比例高达75%。校训中带有“勤奋”字样的有68所,“求实”的为65所,“创新”的为59所,“团结”的为49所,“严谨”的为25所。在256个校训中,包含以上5个词语任何一词以上的有147个,占到被调查高校的近六成。 还有一些学校的校训一模一样――有8所高校的校训同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有27所高校的校训同为“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不同的只是先后排列顺序。
在中国,校训其实往往是校长的思想水平的体现,这种可笑的校训的出现,与其说是政治文化的产物,不如说实际上在一个侧面体现了学校及校长的水准,一是根本没有基本的教育理念,二是说明这些学校的校长水平太差,就如小地方的小青年赶时髦,基本上赶的都是下三烂的时髦,就如这雷同的校训。
毕业大学生为什么拖欠助学贷款
临近毕业,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的现象再次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其实这种事情很多年就存在了,关键是我们要找找原因。
除了中国是一个缺乏信用文化、意识外,大学生拖欠,多数人还是因为的确还不起,因为目前的制度有缺陷而导致他们难以承受。记得早期助学贷款没毕业就要求还,现在好一些,则变成了刚毕业就要还,而且没有任何减免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这种现象。
一个朋友在北美上学,贷款念完硕士,然后接着上博士,那么这个贷款就暂时不用还了。他给相关部门写了一个申请,表明自己没有还款能力,于是又被减免了大约一半。剩下的这一半将在他博士毕业后再还。而且到时候如果没有找到工作,还可以申请延期偿还。如此这样,有谁会赖着不还呢?
我们的很多政策实际是把人朝绝路上逼,不给你走正道的机会,在逼良为娼,助学贷款可算其一。
周济:高校扩招将放缓 提高教学质量将成为重点
其实这个政策方向在很早前的中央教科领导小组会上已经确定了,在高等教育以大跃进方式进入普及化后,的确要加强质量建设了,周部长说的是政策,也是实话。
教育部:由政府承担500多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
前几年,在财力及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普及义务教育这个政治任务,各地,尤其是很多农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家没有很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转嫁给地方,地方只好举债普及义务教育,结果带来一系列后遗症。表面上实现了,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孩子要交很多杂费,学校与地方政府则欠了一屁股账。
当年很多人在批判各地在普九中作假,但是否想过了他们的难处?
对于这个消息,我非常兴奋,国家开始承担责任,尤其是在高速发展很多年后,国家终于拿钱做正经事情了,承担自己的责任。
北大保研比例过半,争议声中看公平
这条消息曾经一度引起各界广泛指责,似乎认为有失公允。其实这是学校自主权的合理使用,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想要什么样的学生,学校自有其标准及办法,学校不会拿学生生源做赌注,做交易,尤其是北大、清华这类学校。
其实不止北大,清华比北大的保送比例还高,目的还是为了保证生源质量,杜绝那些依靠另外一轮应试而产生的研究生,从而影响自身的教育质量。
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果全部放开按一种方式考试录取,就公平吗?显然不!同时,这也是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不公平。公平实际上是一种本质上的公平,追求绝对的程序公平是没有意义的。
教育部:原则上不允许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
政策一经公布,很多所谓专家一片责难。但大家是否想过,学生普遍住在校外,学校在其中需要承担的法律及政治责任,是否能承担得起。比如某个同学在校外出现意外,家长绝对不会说是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追究学校的责任。政治责任就更不用说了,更不是学校及教育部所能承担的,这个政策也是无奈之举。
安徽漏登高考分数 草木皆兵看扭曲的教育
高考分数漏登了一道题,于是掀起轩然大波,更让我感到了草木皆兵的味道。先是考试院不停的道歉,接着是省教委道歉,接着是录取的全公开,不断地开发布会,不断地邀请媒体、记者监督参与整个录取过程。教育部门的胆战心惊由此可以看出。
任何一项工作不出错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能及时纠正,并杜绝再次发生。从这个角度讲,安徽做得很好,只是让人感觉有点过了。为什么在补救上做得如此夸张与张扬?还不是因为是高考。相信也有领导的干预与指示,原因还是因为是高考。高考似乎成了不能出任何错误的东西,但事实上可能吗?如果是唯物主义,是绝不会承认这一点的。
此次的高调反应,或者说过度反应,直接原因就是高考已经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大运会广州开幕 未来高校将是竞技体育的主角?
大运回终于在广州落幕,我最担心的是会有多少运动员在酷暑中晕倒?7月在广州举办运动会,真的很可怕,广州承办的积极性可嘉,但时间的确有点可怕。
大运会上,很多国家著名运动员现身,这到不是作假,而是这些著名运动员都是某大学的学生。很多人可能还记得那个带着眼镜跑百米的清华学生,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高校必将成为中国高水平运动员的摇篮,而不再仅仅是体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