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记“河南省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研讨会”
2014/04/30
4月26日,河南省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外研社主办,来自河南省30余所高校的120余名英语类专业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探讨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实践,谋求专业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会场全貌 |
开幕式上,外研社河南信息中心主任王德军先生致欢迎词,他对与会专家和教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英语类专业教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与参会教师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袁彩虹教授主持了上午的会议。会议首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杨立民教授针对基础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杨教授指出,基础英语教学应该以语言训练为纲,同时突出人文素质培养。杨教授对英语类专业学生打好英语基本功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新形势下“基本功”的内涵作了分析: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标准。英语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还应包括基本的文化知识、文学底蕴、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杨教授的深入思考及生动风趣的表述博得参会教师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杨立民教授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类专业开设跨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一大趋势。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庄恩平教授对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跨文化沟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提出了建议。庄教授从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教育发展动态和职场调研的情况这三个方面指出了跨文化沟通能力是英语类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开设“跨文化沟通”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势在必行。针对“跨文化沟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庄教授指出,“跨文化沟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跨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文化差异;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跨文化知识,从而找出解决文化冲突的方法。
庄恩平教授 |
下午的研讨会由郑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梦教授主持。首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邬孝煜副教授针对“进出口英语函电写作”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参会老师进行了探讨和交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英文函电写作能力的强调日益加强。“进出口函电”课程不仅仅成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在英语专业及外贸相关专业广泛开设。邬教授指出,函电教学应该以语言训练为主旨,业务知识的讲解为辅助,培养学生用规范、纯正的英语进行商务英语的书面沟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翻译法,来加深学生对商务信息的解读能力。同时,邬教授建议鼓励学生全方位、大视野地看待进出口英语函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邬孝煜副教授 |
随后,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介绍了我国外语专业的两个新学科增长点——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翻译学。在简要阐述了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这一新学科之后,谢教授阐述了翻译学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谢教授针对目前翻译职业的现状,对翻译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谢教授指出,翻译职业市场已经形成,翻译职业化时代已经到来,翻译的对象、方式、工具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面对这种变化,翻译的教学理念也需要进行调整。因此,谢教授提出,除了对学生进行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能力训练之外,还应该交给学生在翻译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教给学生作为一个专业翻译工作者应该遵守的职业操守等。同时,谢教授强调,翻译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具有广博的国内外相关文化知识,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史等。谢教授的真知灼见为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提供了指导,引起了各位老师的一致共鸣。
谢天振教授 |
外研社作为教育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一直心系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针对新思路、新课程,外研社与时俱进,开发了诸如《跨文化沟通》、《新编进出口英语函电》(第三版)、《简明中西翻译史》等相应的教材,为新时期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新能力提供服务。而对于河南省英语类专业教师所熟知的《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第二版)和《高级英语》(第三版),外研社配备了丰富的配套资源,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深受教师们喜爱。会议期间,外研社英语类专业的相关书籍受到了参会老师的广泛关注。外研社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服务英语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为英语类专业打造更多的精品教材,推动英语类专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