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研修班第三期】把握发展方向,提高教学能力
2014/07/22
“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修班”暨第二届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第三期于7月21日在西安隆重举行。本期研修班迎来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王教授为近千名参班教师作了主题报告。同时,共有34位大学英语教师参与了本期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华东交通大学的付添爵老师和北京化工大学的邱琳老师最终脱颖而出,取得本年度全国总决赛的第五张和第六张门票。
主会场座无虚席 |
推进教学改革,共谋教师发展
王守仁教授首先代表主办单位之一——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度评价了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他认为本赛事对全国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设计、打开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能力,最终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主题报告中,王教授指出,各种外部环境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积极推进改革,而高考改革与之直接相关,也一定会给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机遇与挑战。王教授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统筹考虑,要有全局观念、历史眼光、国际视野”。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语种,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王教授认为,大学英语课程需本着“利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其在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价值体现在“服务”:要主动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需要,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需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充分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以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根据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需求,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从英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术/职业领域交流能力、策略能力四个维度设计不同等级的分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体现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原则,提供多种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设定三个目标,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的要求等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具有适切性的教学目标,最大程度地满足院系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各院校要注意处理好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必修课与选修课、语言技能训练与语言文化知识教学的关系。
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王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发展。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任务重、压力大、条件差、困难多,但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在机遇与挑战中求发展,迎难而上,创造条件去发展。王教授也给出了一些教师发展方面的建议:一、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学应以科研为支撑,教研应相互促进。教师一定要将种种压力转化为动力,变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课题,并且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二、提高教学能力,教师一定要从着眼“教”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的“学”,此外,教师还应提高教育技术能力。青年教师发展的空间很大,希望他们能在合理安排工作、生活的前提下,做好阶段性计划,抓住机会提升自己;三、提高学历层次,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 教师具体能力包括:英语表达能力,课程意识,教学内容选择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整能力,改革意识,与学生共同发展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要体现:课程主体意识、课程目标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生成意识、课程评价意识、课程反思意识。
王教授在报告中特别强调,改革不易,任何改革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统筹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才可实施。目前正在研制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就将基于国情,体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努力适应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不同需求。每所院校的定位、层次、培养方式等不尽相同,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也各有差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育,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应得到加强,而非被削弱。
王守仁教授作主题报告 |
“教学之星”大赛:“特等奖”掠影
本场“教学之星”大赛共有34名教师参加,华东交通大学的付添爵老师和北京化工大学的邱琳老师最终脱颖而出,荣获参加全国总决赛资格。此外,大赛也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22名。
付添爵老师选用了外研社后续教学资源《法律英语教程》,他准确把握了“微课”的概念,在1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讲授了法律语言中的模糊性(vagueness)。在教学中,付老师首先通过西红柿和黄瓜是水果还是蔬菜的例子,从“范畴”和“逻辑”两个方面来挖掘“模糊性”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付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模糊性”在法律英语中的体现及翻译策略,通过句子“The life of the law has not been logic;it has been experience.”中“law”的翻译(不是“法律”,应为“普通法”),使学生得出“law”这个词在法律语言中具备“模糊性”。接着,他又引导学生得出模糊词语的翻译策略:将模糊词语置于相关具体语境中。
邱琳老师采用的教学材料是《新标准大学英语》,她的教学设计非常独到。如邱老师在讲到“历时视角”和“共时视角”的概念时,分别借助一个年代时钟和一个世界地图进行说明,准确、形象地为学生介绍了两者的区别。同时,邱老师特别注重“举一反三”,如在明确“历时”和“共时”视角后,她又引导学生将对其的理解应用到其他地方,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理解,邱老师以means of communication为例,引导学生从“历时视角”出发,得出“letter-telephone-network”,而在“共时视角”中,则列出“QQ,MSN,Email,Facebook,Wechat”等等。
两位“特等奖”获得者各有特色,付老师的微课展示环节清楚、目标明确、逻辑清晰,尤其是他各种看似平常,却非常形象、生动、最易于学生理解的例子非常精彩;邱老师语音优美,对教学设计有独到的领悟和见解。
本场大赛其他参赛教师也各有特色,如一等奖获得者、广东财经大学的丁洁云老师,在讲解《英语国家概况》中的材料时,就巧妙利用课件优势,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启发学生想象力,使在场老师觉耳目一新。
分赛场 | 主赛场 |
王守仁教授、姜亚军教授为特等奖获奖教师颁奖 | 一等奖获奖教师 |
最后,本期“教学之星”大赛评委会主席、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姜亚军教授和本期主题报告专家王守仁教授先后对大赛进行了点评。
姜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大赛,他提到,外研社作为中国外语教学改革的主要驱动者之一,在中国外语教育面临严肃思考的情况下,举办“教学之星”大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姜教授点评时提到每位参赛教师都有独到之处,他们的课程设计独到、新颖、具有创造力;许多教师都擅于运用各种教育技术,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强;在观赛中,姜教授看到了中国英语教育要走的方向,如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大部分老师没有有效利用教材本身。
王教授随后也评价道,本次大赛囊括的课程种类丰富,教师从知识、技能等多个维度来讲授课程,许多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非常好,教学过程清楚,提出很多富有启发性和拓展性的问题。最后,王教授提到,本次大赛为全国英语教师树立了榜样,参赛教师、观摩教师都是真正的受益者,最终,他们都将在各自的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受益,从而切实体现本次研修班的主题——“建设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精品课堂”!王守仁教授提到,参加“教学之星”大赛的大多是青年教师,他们有很大发展空间,应多参加这样的研修和比赛,与同行多交流、切磋。
王守仁教授点评 | 姜亚军教授点评 |
本期研修班主持人、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在大会总结中说道,外研社研修班是一场年度的聚会,也是交流的平台,而“教学之星”大赛是年轻人的平台,是希望的平台,是智慧的平台,更是设计未来的平台。徐建中总编辑还引用易中天教授的一句话:“年轻人是有特权的,因为他少不更事,因为他血气方刚,因为他来日方长。”以此来与全体教师共勉。他说,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是一个设计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意的时代,但归根到底,是年轻人的时代。
外研社设计“教学之星”大赛、设计和创造Unipub(数字化出版平台)、Unipus(高校外语学习平台)、Unicomm(高校外语教学共同体)、数字出版平台等平台,以迎接Digital和Data时代的全面解决方案,外研社也将和全体教师一起,积极开拓进取、努力变革,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更多样、更科学、更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附:
发现“教学之星”更多精彩,获取专家更多点评,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微信(微信帐号:linkandth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