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专研修班】改革、设计、创新:英语语言技能课程的全新探索
2014/07/29
2014年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研修班于7月23-27日在古都西安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英语专业教师齐聚一堂,围绕“素质、知识、能力:新国标下的英语语言技能课程改革与创新”这一主题,做了研修和探讨。
研修班开幕式上,外研社徐建中总编辑对与会专家及参班教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徐总编提出,Change、Design、Creativity(改革、设计与创新)是出版社坚持的信仰,也是教育事业遵循的信仰。本次研修班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国家和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出现新的特点和要求、英语专业的发展路途中希望与挑战并存、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即将出台的背景下召开,邀请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邀请国内知名教学专家,与参班教师共同探讨新形势下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如何在培养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实现突破、创新和提升。徐总编介绍到,为了让参班教师更多、更切实地参与研修,本次研修班首创“专家报告、集体备课、教学演示及评比”相结合的模式,搭建一个专家与教师交流、教师与教师交流的平台。
会场全景 | 徐建中总编辑致辞 |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作了题为“论英语类专业学生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的报告,孙教授介绍并阐述了《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作出的要求。此外,针对新形势下,英语语言技能课程的设计理念,孙教授提出了ACT理论,即Ability-Driven Education、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和Task-Based Instruction。孙教授指出,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应将语言和内容相结合,通过思辨型的任务设计,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孙教授高屋建瓴的报告使参班教师深受启发与激励。
北京外国语大学蓝纯教授与杨鲁新教授分别探讨了精读与写作课程设计与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蓝纯教授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三个方面与参班教师分享了如何进行精读课程教学,完成精读课程所肩负的使命。蓝教授指出,新国标下精读课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渗透进教师的每一个授课环节、每一项课堂课下的活动之中。同时,蓝教授以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向参班教师形象地展示了每一个练习活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的。蓝教授深入浅出的解析不仅为参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改革打开了思路,还为教师个人能力和修养的提升提出了期望和建议。
随后,杨鲁新教授与参班教师分享了写作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杨教授介绍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理念,指出阅读和写作“不应分家”。杨教授讲到,写作课应注意输入与输出的有机搭配,通过阅读规范写作,通过写作促进深层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杨教授认为,写作课程的设计,应在充分考虑过程要素(目标、原则、环境、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课程设计的步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应关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将学生的生活和经历带到课堂上、注重写作学习过程、将写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杨教授的报告理论与实践兼具,既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思路,也提供了直观的示范。
孙有中教授作主题报告 | 蓝纯教授作主题报告 | 杨鲁新教授作主题报告 |
三场专家报告让参班教师收获新知,对适应时代特征、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接下来,参班教师分成小组,以教学材料为内容,以专家报告为理据,以自身和同行经验为依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是外研社即将出版的,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编、国内多所高校参编的英语专业“人文思辨系列教材”中的《精读1:语言与文化》。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选择教材当中的一个单元,小组成员对教材内容做深入的研读,并相互交流,就教学内容和设计展开探讨。通过对教学材料的研读,老师们从选篇、练习和活动等各个方面,深切感悟了在当下这一时代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发生变化、英语专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的形势下,英语语言技能课程的新使命,也更领悟了三场专家报告当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到实处。
语言技能课程已不再是仅仅教学生听、说、读、写的课堂,而应该教会学生用英语做事、用英语探索,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突出专业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且终生受益。通过此次集体备课,参班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在同行的交流中,拓宽了思路、提升了能力,也收获了许多新的思考。
集体备课 |
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个小组推举一位老师,代表本小组参加第二天的教学演示及评比。各位演示教师在小组成员的协助下,各展其长,为参班教师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教学体验,受到了专家评委及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
尽管准备的时间短暂,演示教师们依然保持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演示教师选取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他们基于教学材料,或阐述课文主题知识,或讲解特定的语言点或知识点;同时,他们广泛拓展,提供了音视频资料、扩展阅读、参考文献等辅助内容,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学效果。
演示教师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精读1:语言与文化》的理念,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尤其是语言基本功、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了英语专业改革浪潮对技能课程的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演示教师创新教学设计,通过多媒体手段、角色扮演、问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扮演“学生”角色的现场观摩教师时而屏息凝神,时而苦思冥想,时而开怀大笑,置身其中,同时也通过观摩,看到了同行的教学设计,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演示结束后,现场老师也参与了互动,交流了收获,并为演示教师提出了建议。
演示教师的表现得到了评委及观摩教师的肯定。评委会主席孙有中教授在总结时说到,《精读1:语言与文化》根据时代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知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编写而成,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体现了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所肩负的新使命,这无疑是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但参班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贡献的智慧、演示教师在演示及评比时展现的能力,让评委们赞叹不已。老师们在短短半天的准备时间里,就能把握新理念、适应新思路、寻求新方法、满足新要求,体现了他们扎实的知识储备、过硬的教学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和高效的学习能力。孙教授总结到,评委们在这些老师身上,看到了全国英语专业教师的风采,也看到了英语专业改革取得成功、英语专业人才竞争力得到提升的希望。
最终,经过评选,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姚夏晶老师获得教学演示的一等奖,本次教学演示还评出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获奖名单详见附件)。
大班评比 | 一等奖获奖教师 |
本次研修班的参班教师真正行动起来,通过集体备课、微型课堂演示,把握了技能课程的改革、设计与创新的理念,提升了能力和方法。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种创新的“专家报告+教学实践”的形式一方面为教学明确了理念与思路,另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切实的指导。外研社作为本次研修班的主办单位,为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今后,外研社仍将一如既往,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服务教学与科研,为中国外语教育贡献力量。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