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从读起寻选题灵感,实例实策学申报规范——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研修班
2014/12/04
科研项目的设计与申报不可能一蹴而就,获得优秀的选题要以扎实的日常研究为基础,而成功的申报也需要锲而不舍地钻研、尝试、反思和积累。11月29-30日,参加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研修班的180多名高校外语教师在与专家的交流中提高了科研理念、收获了方法经验,通过实践应用和互动讨论对成功申报项目所要求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本期研修班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彭青龙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何伟教授主讲。三位专家以案例为驱动从原则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讲解了科研项目的设计方法,并介绍了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与评审流程。
会场全景 |
王克非教授:夯实科研,做研究需要有求索精神
王克非教授主要从科研选题的申报动机、主要项目评审流程、如何申报选题和填写项目申请书几个方面具体讲授。他首先就指出研究是设计科研项目的基础,申请能否成功要在夯实科研基本功的基础上坚持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填写项目申请书则必须注意细节规范。
王教授主要针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评审时间、流程、一般要求和注意事项为大家进行了讲解。他对近五年来这两大项目中外语类科研项目的立项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外语类项目中数量较多的是翻译方向和语料库方向研究,这与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及外语教学发展实际有密切关联,他由此提醒大家在选题时一定要注意国际研究趋势与国家发展政策。同时,他还对这两大项目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帮助大家在申报时更加有的放矢。
针对选题的申报,王教授强调,只有选题选得好,研究思路才能清晰,研究内容才能丰富,这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国际视野”是外语学习者的天然优势,除此之外,还应在科研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比较视野”,开阔研究思路。他希望大家做研究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树立问题意识和求索精神;在处理选题时可以掌握“小题大做、旧题新做、常题深做、新题细做”的原则技巧。
王克非教授 |
何伟教授:问题驱动,在研究中内练六种能力
何伟教授从外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六种学术研究能力谈起: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检索、分析综述、研究创新、语言表达、熟悉学术规范。实际上这六种能力也正是进行项目设计与申报所必须的能力。
何教授的讲授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驱动,时刻带领大家思考如何运用这六种能力优化课题申报。在结合一则她自己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讲授课题申报书撰写注意事项时,何教授提醒大家课题的名称要准确表达研究内容与研究视角、严格按照命题顺序提炼总结国内外研究述评与研究的理论实践意义,在呈现课题负责人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时,也要清晰直观并且有技巧地突出代表性成果与经典文献。她反复强调申报书的撰写不是罗列堆砌,而一定要反复提炼和归纳,清晰到位地将核心内容表述出来。
结合案例,她具体梳理了在确定研究方向、总结研究趋势、汇报计划进度等细节方面的方法技巧。她提醒大家进行课题申报最合适的时间是研究进展到一半或三分之一时,如果研究还没有开始就计划申报,那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研究积累;她也指导教师们一定要注意研究视野的提升,要在了解全省、全国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研究,并且了解国际上的研究趋势与动向。
何伟教授 |
彭青龙教授: 自觉自省,科研创新出自深厚内功
彭青龙教授从当前“外语教育多元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科条块化和专业知识化”的大背景入手,呼吁广大外语教师,应修炼科研内功,“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自觉自省的过程。”接着,彭教授结合亲身实例,就“如何找选题”、“选题如何创新”和“项目团队的建设”等问题与广大教师分享了宝贵经验。
针对如何寻找选题灵感,彭教授强调,最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因为如果对自己所做的东西没有学术热情,科研便做不下去,更不可能有任何进展或成果可言。此外,他认为,“结合校本、省市、地区乃至国家需要”,“对近三年外国语言文学类项目进行归类分析,找出与之前几年同类项目的差异,即有可能是国家所需要的研究或热点所在”,“关注国外学术团体的会议、活动”、“常浏览国内社会科学院及各种学会、协会网站”等方法也是进行前期准备、获得选题启发的重要来源。
之于选题创新,彭教授指出,“文理交叉”恰是近些年来的趋势所在。此外,“语言学与文学交叉”、“定量与定性结合”、“界面研究”等也不失为寻找选题创新的突破口。针对老师们认为项目团队越壮大越好的观点,彭教授指出,“同理科类研究不同,文科类项目需要团队,但成员也不宜过多,而在一些文学或翻译类项目中,有时‘单兵作战’也未尝不可。”
彭青龙教授 |
不仅三位专家为大家提供了自己或自己在课题评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案例作为学习和讨论的范本,作为本期研修班的特色环节,部分参班教师也提交了自己的项目申报书与大家交流分享。何伟教授与彭青龙教授从中选出三个案例,带领参班教师对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课题名称的修改与精炼,到课题论证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再到行文用词的严谨性等,以帮助参班教师“在做中学”,进一步规范项目申报书的填写。
通过大班讲授、小班讨论、问答交流等各个环节,教师们除了解了科研项目申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之外,也在科研态度方面得到很多启迪,他们在反思日志中写道:“为学问而科研才会更有动力,不过分抱怨、强调压力”、 “申报项目是过程而绝不是最终目的,要找准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在这个领域拥有集群式成果,才能最终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研究体系。”
认真聆听 积极提问 | |
勤于反思 热烈讨论 |
研修最后,何伟教授寄言大家:“学术的成长也是内心的成长。”我们也真诚希望广大参班教师能够在今后的科研路上继续坚持不懈,不断追索,始终保持学术活力和学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