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思辨笃行: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成功举行
2015/04/13
“大道至简”凝结着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思辨笃行”阐释了人文学科人才培养的标准,两者有机融合,代表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探求教育发展规律本质、实施思辨能力培养以实现教学突破、培养优秀人才的“道器合一”之境界。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综合改革的攻坚阶段。以《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契机,英语专业面临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的艰巨改革任务。4月11日,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暨《大学英语思辨教程》出版发布会的召开,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之路开拓了“道”的指引和“器”的支撑。
大会汇聚共识 |
“国标”与人才培养:重标准之“道”,培养创新人才
“制定《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引导特色办学、实现卓越分类。”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冯光武教授在会上讲到。“国标”的制定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也被广大英语专业教师关注瞩目,它的出台,必将为教学发展指引创新突破之“大道”。
冯光武教授 |
冯教授介绍道,英语专业应明确专业定位,回归人文,以文学文化为核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突出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包含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冯教授强调,应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并以内容为依托,注重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教学的融合。
在介绍“国标”的方向目标基础之上,冯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关注与共鸣。他建议设置“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模块”,根据英语专业人文性特点开设“个性化学习与研讨”、“研究方法初步”、“英语专业专题研习”和“项目写作”课程。冯教授具体分享了这些课程的模式方法,强调在教学中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思辨能力是“国标”规定的教学要求之一。
思辨与专业教学:以“国标”为契机,铸思辨之“器”
什么是思辨英语?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思辨来学习英语,通过英语来学习思辨,实现英语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同步提升。外研社全新推出的《大学英语思辨教程》系列教材,为提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又添“利器”。
系列教材总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在会上深入介绍了《大学英语思辨教程》这套全新教材的鲜明特色与突出理念。系列教材倡导能力导向的英语教育(Ability-Oriented Education)、知技融合的英语教学(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Instruction)以及思辨为本的英语学习(Thinking-Based Learning)。孙教授继而阐释了人文素养、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的定义内涵,指出系列教材对培养学生这三方面能力有所见长。例如,在跨文化能力方面,教材通过26项训练加强培养;而思辨能力培养也从思辨技巧(Thinking Skills)、思维习惯(Habits of Mind)和元认知对思辨本身的反思能力(Metacongnition)三个方面展开。孙教授指出,思辨能力很难培养,但却是英语教育应该牢牢锁定的培养目标。
孙有中教授 |
随后,孙有中教授依据《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精读》的具体内容,具体展现了这套教材的“坚守”与“超越”。教材在坚持夯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以精读内容学科化系统化、预习活动引导独立研究、思辨训练“拓石留印”、跨文化反思成为“习惯”为特色,为新时期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科学的路径与适合的材料。
创新与技能培养:融合思辨能力,构建学习系统
《大学英语思辨教程》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多所重点高校的专家编写的基础英语教材,由《精读》、《写作》、《口语》、《听力》等分系列组成,涵盖英语专业一、二年级主要课程。研讨会上,各分系列主编也在现场和与会教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口语》系列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金利民教授阐释了这套教材如何有效融合交际、思辨和跨文化能力。金教授指出《口语》系列基于培养学生扎实语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教育—文化视角,坚持语言是交流与思维重要工具的语言观,并且反映了师生共同构建的语言学习过程、基于人际沟通和思想交流需求的语言学习动力观点。系列教材以能力为导向,四个分册主题分别为文化之桥(Cross-cultural Conversations)、沟通之道(Intercultural Discussions)、演讲之法(Public Speeches)和辩论之术(Topical Debates),层次明晰,重点明确。其鲜明的特色还体现在以活动为载体的编排设计,金教授以第一册的单元构成为例,展示了教材的活动设计是如何践行思辨理念的。
金利民教授 |
《写作》系列第三四册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莲教授从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困境出发,结合具体实例,阐释了这套教材是如何创新实践的。张教授基于二语写作能力发展理论,引出了写作教程的编写之“道”。她指出,写作教材的编写应聚焦于如何把英语写作教学过程通过精心设计转化为语言、思辨和学科能力发展的活动系统,促使或确保中介的发生,实现写作能力习得与发展的目标;《大学英语思辨教程 写作》系列教材正解决了构建这一系统的各种具体问题。张教授展示了《写作》系列的教材结构,指出其构建的学习活动生成了一个写作学习系统,之后,张教授以学术写作为范例与教师们进行了细致分享。
张莲教授 |
《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国文化早已将“思”和“辨”提升到教书育人的最高追求;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相适应、以《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契机,思辨能力培养应该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次研讨会,与会的近七百名专家教师畅谈英语思辨教学之“大道”,一览《大学英语思辨教程》这一“利器”,树立了开拓英语专业教学广阔无垠、美丽无限的“新天地”的信心!
我们坚信,在全国英语教育专家、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高等英语教育一定能够赋予学生在知识爆炸和全球化时代获取信息、探索真理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