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冠军指导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江娟一路辛苦一路歌——我与“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的故事
2015/08/11
写作是一种思维训练,是一种人生自省,更是一种情感交流。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 “才”,需要“匠”,更需要“思”和“情”。而这,也正是“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一直以来秉持的评判标准与引导方向。
我来自江城武汉的一所211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于华中地区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与更多一线城市的知名大学或者985高校相比,我们的学生有着自己突出的特征:他们踏实、勤勉、低调;没有那么光芒四射,抑或咄咄逼人;他们总是默默地站立在人群之中,用质朴的笑容和低头的姿态来躲避外界的探究,或是一种源自于不够自信而导致的下意识回避。我总觉得,他们像是璞玉,一直在沉淀积累,在光怪陆离的外界光圈中沉默地用眼睛用心灵用自律去坚持自己那时而微小时而宏大的梦想,只等待着被雕刻成形被挖掘出土的那一个瞬间,顿时光芒四射,美誉加身。
我会花这么多笔墨去描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原因很简单,教学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活动,是一个识人知人育人的过程。我们不仅要专心建造房屋,更要用心去了解去关注住在房子里的每个个体,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梦想,从而完成我们自己的职业价值。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一名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师,我只是晚辈。我的前面,是无数前辈们披星戴月的身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重复着繁琐却完美的教学与育人工作。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与无私分享之下,我们才能拥有一个轻松高效的工作环境与沟通氛围,才能快乐而充实地投入教学与科研之中,并希望能够与他们一样,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2013年,在第一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中,我指导的学生郭一川成功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获得全国二等奖。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赛事辅导活动,于我于他,都是人生第一次尝试。我俩轻装上阵,我负责摸索辅导模式、预测考试题型、商讨提升方式;他则一心一意地跟随着我,脚踏实地去实践我所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去尝试我们所探讨出的每一种新的写作方式。2014年,第二届“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如期举行,我再次出发,与杜砚一起披荆斩棘,一直走到了最后一刻,她最终站在只属于她一个人的领奖台上,收获了人生中又一次美妙的际遇。
回首这两次的参赛经历,我感触良多。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其实,看着学生实现梦想,目送学生迈着坚实的步伐,从自己身边一步步走向更加美好的远方,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我希望能够把这种幸福感分享给更多同行,让我们能够远离纷扰,不忘初心。
一、建立团队,长线培养
围绕已经开展多年的各项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英语赛事辅导团队,他们拥有多年的演讲比赛辅导经验,在挑选、培养和辅导学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战经验,硕果累累。因此,在他们前期培养与动员之下,一批兴趣盎然、意志坚定的演讲类学生都能够踊跃参与到写作大赛的挑选之中,并最终脱颖而出,代表我校参加后期的复赛和决赛。毕竟,演讲与写作所强调的基本技能比较相通,都需要精准的词汇、严谨的思辨以及动人的情感。而这一点,在全国写作大赛的总决赛获奖名单上也得到了体现。两届决赛中,总有不少“双料选手”,他们同时挺进了演讲与写作大赛的总决赛队列。
二、关注热点,提炼思维
“外研社杯”演讲与写作大赛历来都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专家们精心准备的赛题总能引发社会讨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指引方向,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在两届写作大赛的辅导过程中,我们团队非常留心当下社会最热门的话题,分为生活、校园、金融、科技、互联网、人生哲理、以及中西文化对比等不同类别,在网站上搜索相关报道作为训练材料,和学生共同阅读与交流,尊重他们的个人看法,同时帮助他们将个人观点变得更加丰满与条理,慢慢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深度思维。这一训练过程,对于师生双方都是愉快而成就的,在之后的每一次比赛中也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例如这两届复赛和决赛中的写作材料都是我们曾经讨论过的重点话题。
三、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依据赛制,经过全校初赛的筛选,我们挑选出一位学生作为复赛参赛选手。自此,我们对于这位学生的大赛辅导就从了解他(她)的家庭背景、专业领域以及个性爱好开始。不同的家庭环境、专业特点会造就不同性格的学生,他(她)的思维模式、爱好特长又会影响自身的阅读广度、思维深度以及擅长的写作领域。“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是一项综合性赛事,重点考核学生的批判性、创意性思维以及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量体裁衣,展开个性化指导。我校第一届参赛选手郭一川是一位言语不多但内心火热的男生,高度自律,思维严谨。所以,他的议论文与说明文写作相对较强,可是记叙文写作却稍显生硬,缺乏细节描写与情感共鸣。而第二届参赛选手,也是去年的全国总冠军杜砚同学是一位谦虚好学、情感细腻、专注细节的女生,对待世界充满童心与爱意,永远用谦逊低调的姿态面对生活与挑战,充满阳光,不易言败,却也从不咄咄逼人。很自然地,她的议论文写作总是稍显零散与臃肿,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气势,说服性较弱;可是,记叙文却非常容易打动人心,脱颖而出。基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分析,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男生去打开心扉,沟通感情;帮助女生去打磨思想、去冗留精。这样的训练过程非常见效,在最短时间内为他们补上了短板,最终斩获大奖。并且,这样的师生沟通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了自我认知,他们后续都获得了非常好的个人发展,如今,他俩都已经远渡重洋,分别在美国与英国知名高校继续自己的人生梦想。
四、“赛事辅导、课程建设、教研发展”三位一体,协同前进
我们团队秉承“以大赛辅导孵化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促进教研发展”的理念,基于面向全校的多门通识选修课,如《英语演讲艺术》、《英语电影赏析》、《英语创意写作工坊》等,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为后续的赛事辅导积累大量素材;同时,在和学生共同拼搏的参赛过程中,我们又能够将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反哺于课程建设,运用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来吸引学生,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如今,我们开设的相关通识课程已经在全校范围内引发关注,并获得学校师生认可,晋级为校级核心通识课,未来还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高校教师也都非常关注科研发展,比如项目申请和论文发表,其实,有了完整的课程建设,有了赛事的实战经验,我们的教学与科研项目都会拥有更加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与例证,以及扎根于实际的独立思考,这样也更加容易去获得成功。对于老师而言,课堂、学生与科研本来就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于学生需求的课程建设,也不可能存在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科研成果;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外研社杯”的各项赛事得以融合与实现。
一路辛苦一路歌。因为有梦有伴,这一路我们并不辛苦;因为有坚持有方法,这一路我们也收获满满。幸运的我们,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的陪伴下,拨开云雾,踏歌而行,走向歌声缭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