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 ELF8首日主旨发言2,Translanguaging ELF in Chinese contexts
2015/08/27
Anna Mauranen教授 |
李嵬是伦敦大学应用语言学系教授,伯克贝克研究生院院长,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期刊总编,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Global Chinese、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等期刊的合编者之一,主持编辑了Research Method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系列丛书。李嵬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重点为双语和多语现象的研究,并发表大量了相关文章,近期研究著作主要有:Applied Linguistics (Wiely-Blackwell, 2014)、Translanguaging: Language, Bilingualism and Eduacat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4, with Ofelia Garcia).
李嵬教授 |
李嵬教授主要从translanguage的视角来解读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他通过transcending、transformative和transdisciplinary 三个方面对ELF的深层含义进行了阐释:(1)语言的多变性和创新性超越了语言社会系统,与语言的多义性和主观性紧密联系;(2)跨语言沟通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系统随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相应变化;(3)要从跨学科的角度重新定义语言、语言学习以及在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语言使用。通过以上分析解读,李教授总结道,translanguaging不是一个虚设的话题,而是一次实践、一个过程,是涉及多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语言实践,更是一种超越语言之上的知识建构的过程。而ELF其实就是这样一个translanguaging的动态过程。
李教授指出,相关研究证明,人脑中并没有一个独立的“语言中枢”,语言的处理过程受到视觉和听觉的综合影响。由此,李嵬教授引出了translanguaging instinct这一概念,即人脑能够将多种语言符号转化生成意义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此基础上,21世纪post-multilingualism所面临的挑战为“how to protect the identity and integrity of individual languages whilst recognizing and promoting the fluidity of diversity and contact.”面对这样的挑战,新“中式英语”应运而生。李教授进一步解释了新“中式英语”的构词特色以及所表达的功能,同时举了大量鲜活语言案例展示了新“中式英语”流行的原因及其代表的社会含义。
最后,李教授针对“随着汉语的日渐兴起,英语的国际地位是否有所动摇”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英汉两种语言何者为王并不重要,这个过程必将使两种语言、两种文化达到共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