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社的“+时代”
2015/09/02
来源:《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8月26日 14 版)
在诞生35周年之际,外研社为自己献上一份大礼——全年发行码洋突破了30亿,面对这一具有里程意义的成绩,蔡剑峰既有喜又有忧,甚至一度想要“叫停”。蔡剑峰信奉“盈久必亏”——企业和人一样,一帆风顺时不能“盈”太多,要有所保留。他希望外研社在迈过30亿门槛时,还能特别保持清醒。
作为一家文化企业的掌门人,蔡剑峰深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不可回避。在经营压力下,出版社逃不开经济利益的考量,出发点是“卖”书。但他始终相信:“出版社毕竟不同于一般企业,它承载着传承文明的理想,希望启迪更多的人来‘读’书。‘卖’和‘读’之间,字面看仅差一个‘言’字,实则差别甚远。这个‘言’字,不仅是对于语言文字的传承,也是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而这也恰恰正是企业和出版社、商人和出版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也是出版者面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时应有的态度。”
2014年底,外研社35周年,蔡剑峰被媒体问得最多的问题莫过于“经验”“秘诀”。蔡剑峰给出的答案,不是有效的战略,不是卓越的产品,而是一种被外研人融入骨子里的“价值观”——“利他精神”。
“利他精神”,是蔡剑峰对外研文化最本质的注解。从90年代初的“眼里有读者,心中有市场”,到开创教师免费培训,从坚持十几二十年的公益大赛,到服务一生的“外研契约”,外研人一直明确自己工作的价值,就是“服务于什么人,找到他们的痛点,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事”。“利他”的表现形式,就是“口碑和品牌”。蔡剑峰相信:“布施的人,越施越有。”真诚地付出、持久地利他,“做一个不问收获的耕耘者”。这个耕耘者,已经不停歇地走过了90年代的“创业”期,和近20年的“守业”期,不问收获但收获满满。然而成功,从来都只属于今天,和未来无关。外研社已经走在“二次创业”的必然之路上。
在蔡剑峰看来,这并不是无奈之举。一方面而言,这是一个优秀企业转型成长为一个卓越企业的必经之路,只有跳出传统发展模式的“温水”,迈进创新发展模式的“蓝海”,外研社才有可能凤凰涅槃,在新的生命周期内“凤鸣九天”。从另一方面而言,外研社正处于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二次创业”机遇期。所谓“天时”,是全社会所拥抱的“创时代”,和中国大国崛起的“新时代”。所谓“地利”,路越走越宽。近几年的战略制定、结构调整使得路径日益清晰,而创新驱动的转型方向更被验证没有错。所谓“人和”,传统企业都将按照崭新的商业逻辑“归零”、再出发,已成为上下共识,更可喜的是创新来自基层,每一种“微创新”的力量都会成为外研社转型的动力。
下一个五年计划,将是外研社真正脱胎换骨、实现转型的五年,可以用诸多个“+”来描绘蔡剑峰面向未来的“雄心壮志”——
第一,“互联网+”:外研社将全面布局移动阅读、翻译生产,形成以“无障碍阅读”为主体的移动阅读板块;强势布局在线教育、社交网络,形成以“北外在线+外研在线+外研讯飞”三大互联网公司为支撑的互联网教育板块。
第二,“孵化器+”:置身中关村科技园的外研社“众创空间”正在规划,以文化科技双驱动,意在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有策划能力、出版热情、需要一个栖息地的团队来入驻外研社,做一个吸纳创造力、培育新产业的孵化器,让国外优质资源和创意人才来落户,让中国的好作品走向世界。
第三,“品牌+服务”:外研社将以“外研通点读技术+教辅业务数字化+K12英语”为产品,以“阅读+培训+咨询+留学”为服务,做外语教育O2O的行业领军者;通过权威的自动化网络测试,用“外研证书”绑定外语学习者,以“外研契约”相伴成长,提供跟踪服务。
第四,“走出去”:外研社将当仁不让地在“国际汉语+中囯文化+一带一路”领域发力,将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外语学习为目标,成为中国走出去的标杆。蔡剑峰近一两年来频频走访塞尔维亚、白俄罗斯、秘鲁等国家,做调研、找机会、谈合作,大胆布局新的战场。
蔡剑峰坦言:“‘外研社+’的未来模式,是一次未知的探险,面对高风险的充分竞争巿场,不能没有新体制、新模式的试点,而这将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他只有用乔布斯说过的话来自我勉励:“‘与其被别人取代,不如自己取代自己。’在新的布局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传统出版模式的颠覆和革命,是一家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出版社,向死而生的勇气。”
今天,投入使用16年的北京市地标建筑“外研社大厦”正在被重新规划改造,改造后的大楼将再次诠释其标志建筑“桥”的涵义,它将是内部创新与外部创业的连接,出版与文创的连接,今天和未来的连接。与此同时,一个有着全新架构的教育出版集团将以新的面貌,再次出发。
重新装修后的外研社社长办公室,空间不大,家具极少,有着浓浓的“蔡氏”风格。几个简约的书架前,一张可升降的大书桌占据屋子中心,一般情况下蔡剑峰都是站着办公,既是为保护颈椎,也是为时刻保持警醒的状态。案头除了工作文件外,还垒放了一堆他正翻阅的书,有当下热门的《从0到1》,也有他常看的RobbieSteinhouse的管理经典。如今对经管类图书如数家珍的蔡剑峰说:“为了跟上形势,我这个彻头彻尾的‘文科生’,这些年的主攻方向,也大都在商业、管理、领导力等方面,甚至科技书也试读,越来越觉得懂得不够。”
然而这个“文科生”心里的“文科”情结,并未随着时间和岗位的变化而消解。在书桌最醒目的地方,放着一摞书稿,是外研社无障碍阅读项目即将面世的一本通识经典《社会契约论》,蔡剑峰居然一字一句重读,并亲自担当本书编校!他希望,通过他和同事的努力,呼吁社会对“通识教育”的重视,让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文科生”,不再空有着“读万卷世界经典”的渴望,却在阅读生命里留下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