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专题论坛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探索
2016/04/19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专题论坛二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探索”为主题,七位发言人分别从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着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发言内容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引发了参会教师的强烈共鸣和深度思考。
把握“应用型”发展方向,推动课程改革与创新
——“课程建设”模块
专题论坛二的第一个模块——“课程建设”由重庆大学外语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探索主持。在本环节中,发言人和与会教师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发言人普遍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课程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在目标与课程性质上都应有所区别,改革势在必行。
余渭深教授
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王教授指出,根据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其中,“分类指导”在宏观层面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课程性质上的差别,而“个性化教学”则在微观层面为具有不同特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及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估、教师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应有所创新,要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特色和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做到个性化发展。“分类指导”与“个性化教学”不仅符合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策略,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王海啸教授
燕京理工学院文法学院院长陈仲利教授随后作了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发言。他首先回顾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指出我国本科院校的转型既是现实要求也是理性抉择。陈教授随后提出了“三主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主线、主体和主导。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重视“主线”——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同时,兼顾好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大基本特征,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实际需求。
陈仲利教授
黑龙江工程学院外语系主任马冬虹教授结合本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介绍了学校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情况。黑龙江工程学院外语系实施分级分类教学(理工类、文管类、艺术类),学生通过四个学期的学习掌握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行业英语水平。同时,该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泛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服务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马教授特别提到了该校大学英语的两大课程特色: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开设外教小班英语口语课程;提高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开展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
马冬虹教授
关注教师职业发展,培养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发展”模块
东南大学李霄翔教授主持本专题论坛的“教师发展”模块。教师团队建设一直是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对此,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钟玲教授、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何明霞教授分别介绍了本校师资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创新之处,在场教师纷纷表示获益良多。
李霄翔教授
德州学院钟玲教授指出,如何构建专业学习型团队,将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科研水平提升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在“十二五”期间进行顶层设计,通过系统的读书会活动、科研讲座和课题研究“三驾马车”,以及教学比赛、同伴观摩、教师培训、学术会议、集体备课和人文环境等多个平台,帮助教师提高自我意识,主动投身于教学和科研中,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通过不懈的努力,德州学院大外教学部成功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科研能力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
钟玲教授
湖北经济学院何明霞教授介绍了在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时面临的机遇、挑战与路径创新。何教授指出,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英语应依托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研团队建设四个平台,加强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在这方面,湖北经济学院的创新路径有以下几种:精心遴选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团队带头人;设立科学的团队建设目标;搭建结构合理的团队队伍;培育平等合作的人文氛围;建立和完善资源供给和保障机制,给与充足的经费投入;建立科学而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将学校考核、学院评价、团队成员互评和教师个人自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的共赢,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何明霞教授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教学活力
——“教学模式”模块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还需要“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本模块在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森教授的主持下,发言人的发言理论联系实际,引发了与会教师的热烈讨论。
张森教授
浙江传媒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副主任施建华副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发言。他首先介绍了本校大学外语教学部基于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的缘起:一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革,网络化是趋势,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必定要发生变化;二是为了适应内部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被压缩,要求被提高。因此,浙江浙江传媒学院自2013年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化解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从平台选择、试用,到如今全面推广使用,历时两年多。在这个过程中,他作为管理者,充分感受到了网络平台在教学管理上的优越性、网络平台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及网络平台在测试中的优势。
施建华副教授
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主任张慧琴教授则分享了本校满足不同专业多元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情况。她提到,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通过走访各学院,认真分析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需求,梳理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思路,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理念,实施分级(ABC+创新实验班)分类(理工、文艺、经管)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科研方面,教师也通过将科研方向与学校的主流学科逐步结合,彰显了服装学院的特色与优势,在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了师生共赢。
张慧琴教授
整场专题论坛层层递进、组织有序,与会教师热烈讨论,收获新知,有所思、有所学,通过发言人精彩纷呈的发言、同行教师深入细致的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探索”这一主题已深入人心。我们希冀,所有发言人和与会者能够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思考,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上继续前进、勇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