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石坚教授专题报告:新形势外语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2016/04/21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石坚教授
石坚教授的专题报告围绕“新形势下外语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展开,从当前教师发展的现状与困难、外语教师职业发展以及大学教师发展建设工程三个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阐释。
谈及当前教师发展的现状和困境,石坚教授认为,“外语教师教学和科研分离”、“学生对外语课程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一致”、“学校对外语专业和大学外语的要求与大学外语及外语专业学科定位不一致”、“外语教师个人工作、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冲突”等是目前广大外语教师面临的主要困境。为此,各高校应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优化学术评价体系及制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全人教育,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融共通,加强课程体系与课程质量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为打通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隔离创造条件。优化学术评价体系及其关联制度。继续强化教师分类评价和分类管理,形成更加科学完备的考核机制。优化大学学术生态环境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术创新的软硬件环境。真正做到重视教师,以师资水平为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的主体需求。
接下来,石教授就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必备的专业素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质与教学专业素质。学科专业知识包含教师个人的观念、知识和能力,直接与科研相关。教师的教学专业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动机、对教育对象的知识与了解、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学能力等。
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意味着大学将成为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慕课得到分享和传播;教师发展机构可以整合大学组织的联合培养,形成一个共同体模式。
最后,石教授以四川大学为例,与大家分享了高校大学发展建设工程的具体做法,为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四川大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主要措施包括: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分设教学型、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等不同岗位类型;二、全面推进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所有新进的青年教师必须拥有双证(即博士学位和教师资格证)及“双身份”(即先做博士后,再担任教学岗,兼具“学术身份”与“教学身份”)后才能从事教学工作。三、加快推进互动式、小班化的教室改建工程,教师休息室建设工程等支撑保障体系。
在报告的最后总结中,石教授表示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也是学校的永恒主题。在大学校园里,无论是教授、博导、青年教师,还是校长、院长和处长,教师都是我们的第一身份。上好课,做好科研是教师的第一责任;同时,从大学管理的角度,为教师服务,关心教师,也是管理者的第一责任。每个大学管理者都应该思考大学教师的发展问题,而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我们的学生的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