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五】促教、促学、促研——探索智慧教学,共建数字校园
2017/04/20
随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影响逐步加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广泛应用使我国高等外语教学进入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智慧教学阶段。4月15日,在第二届全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中,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金利民教授主持了主题为“信息技术:智慧教学与智能学习”的分论坛,八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分享了多年教学实践体会和探索智慧教学之路的真知灼见,并就信息技术在智慧教学领域的应用成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的梁茂成教授首先介绍了“基于iWrite 2.0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以下简称“iWrite 2.0”)的读后续写与实验平台开发”。梁教授指出,“续理论”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提出的重要外语教学理论,具体到写作教学则体现在读后续写的设计与活动中。两者结合,是实现“智慧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梁茂成教授发言
“基于‘续理论’中最重要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输出’理念,我们在iWrite 2.0中设计了阅读、写作和分析三个模块,其中阅读模块正是基于对‘语言理解’能力的考量。”梁茂成教授介绍到,iWrite 2.0系统提供的阅读库支持教师根据材料难度、题材等进行筛选,进而选择最符合教学需求的文本语篇。此外,系统对作文语言和内容的评估也充分考虑了“读后续写”的独特性:“对文章内容切题性和连贯性的考察,可以视为针对这一题型的个性化评阅方案。”
iWrite 2.0对英语写作教学的辅助作用以及在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动态、真实的数据资源,能够为高校英语写作教学及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与方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的许家金教授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库、学、研三位一体: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研究新思路”。许家金教授表示,在外语学习的大数据背景下,iWrite Corpus秉持“库学同源、库研同步、库教同理”的理念,通过对学校、年级、使用场景、作文题型等多类元信息进行动态追踪及监测,为中国英语教学提供基于机器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和真实语言用例及数据支持。“iWrite Corpus不仅能为研究者所用,也能帮助英语教学者进行有据可依的教学实践。”
许家金教授发言
随后,许教授用自己编写的教学案例“abandon及give up”,展示了如何利用iWrite Corpus与本族语者语料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希望教学案例库能够成为教师的分享交流平台,集全国众多优秀教师之力,共建、共享教学成果。”
从教师主讲到互动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授课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变化都与时代发展和需求息息相关。厦门大学李美华教授在分论坛中,分享了“智慧教学在厦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接受与实践”。李美华教授指出,智慧教学在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如何使智慧教学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以得到更广泛和全面的实践”等现实问题,厦门大学采取“硬件倒逼、学分倒逼、模式倒逼”的方式推进教学改革、建设智慧教室、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应对高校大学英语降学分和减学时的趋势,采取2(每周2学时课堂教学)+2(2学时课外自学)教学模式,有机融合教学内容与能力实践;同时引入iTEST 3.0大学外语测试与训练系统(以下简称iTEST 3.0)减轻学校测试压力,通过对教学数据的多维度处理践行“以测促教、以测促学”。
李美华教授发言
李美华教授特别指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结合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开展智慧教学;教学的新发展,需要利用设备智慧,发挥教师智慧、增进学生智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置身新时代、接受新模式、谋求新发展。”
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充分运用iTEST 3.0系统,在智能化语言测评与训练题库的研发和利用方面积极尝试,探索利用大数据和语言智能技术优化语言教学和重塑语言学习。以此为背景,中国矿业大学王克强教授介绍了“基于iTEST的智能测评与矿大校本考试研发”。
王克强教授发言
中国矿业大学的校本英语水平考试的开发和题库建设是基于欧洲共同语言框架语言能力量表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多次在国际性、全国性外语教学会议上获得主办方和专家推介。至今学校已经实施5次校本水平考试,参考人数近7000人。王教授说,矿大的校本英语考试坚持交际性测试的开发理念,保证水平考试及题库的高信效度,服务校本原则,采用机考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他表示,“中国矿业大学已经连续四年使用iTEST 3.0进行校本英语水平考试,系统的自建题库功能、机考客户端的安全稳定防作弊的特点、一键导出考试统计数据的便利,为该考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还节约了试卷印刷、人工阅卷、人工成绩统计的成本。”
主持人王海啸教授风趣地感谢了论坛上半时段发言的嘉宾,并宣布论坛进入答疑阶段。参会教师踊跃提问,专家教授一一解答,会场气氛一度达到高潮。
会议下半时段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金利民教授主持。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首先介绍了该校推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经验。王教授认为,“作为智慧教学具象化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在大学外语教学和专业外语教学中更是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仍存在教学环境欠佳、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割裂等挑战。
王卓教授发言
“为解决这些问题、适应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山东师范大学积极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积极开发数字化外语学习空间,使用了YouTube、《山东外语教学》、Unipus高校外语教学平台等多种工具实现多维学习时空,构建智慧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双重框架。”王教授同时指出,目前智慧教学引发的人过分依赖机器、师生疏离、形式大于内容、教学平台设计质量如何界定等问题,欢迎相关领域学者积极参与研究,共同探索智慧教学的新发展。
随着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碎片化和泛在学习的认同度逐步加深。在这一趋势引领下,吉林大学潘海英教授对“互联网+”视阈下的教学模式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探讨了“‘互联网+’教学模式下高校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潘海英教授发言
潘海英教授指出,“目前的研究偏重于重构教学结构、构建教学平台,对于教学模式、应用实践、教学设计和概念的介绍和辨析的研究是主流。”基于上述研究,潘教授及其团队尝试构建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以吉林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和大学英语写作为例,展开对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连接实体课堂、网络课堂与教材建设,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混合式教学中的作用和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慕课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因其优质的教学资源、灵活的自主学习模式与零门槛不设限的优势,被国内外高校重视和建设。北京理工大学张莱湘教授阐述了翻转课堂的优势和挑战,并介绍了自己对Corsera、Edx等平台资源的应用。随后,她以Unipus高校外语教学平台为例,讲解了应用数字资源平台实践体会。她认为,慕课效果研究虽不能证明其完全优于传统课程,但却能表明其对传统课程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她同时结合英语写作课堂实践,探讨了如何利用慕课实现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张莱湘教授发言
丰富的在线资源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熟悉翻转课堂。杭州师范大学李颖教授与在座老师分享了高校外语翻转课堂的教师教学能力探索。她指出,能否高效、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等在线资源,与线下教师的监督指导与推进息息相关。成功的翻转应基于下述几个假设: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字化普及程度非常高,以及教师乐于利用教育技术与资源。
李颖教授发言
李颖教授最后强调,“教师对于翻转课堂的参与程度远高于传统课堂,教师根据需要选用资源,设计任务与活动,并在过程中注重对知识应用、分析、评价与创新等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真正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出发,用心研究教学。”
论坛下半时段的提问交流阶段,老师们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考量时间成本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线上课时能否完成等问题与在场专家深入交流,反响良好。
最后,金利民教授进行了精辟总结。她指出,“互联网+教育”模式为外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课堂在重构,智慧教学的教育新格局逐渐形成。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智慧教学与智能学习实质探讨的是新技术如何促教、促研、促学,每一种新技术的产生都应符合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
“智慧胜于知识。”面对高等教育在国家需求、国际竞争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重要变化,高校外语教育如何顺应国家发展大势、教育发展大势,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的未来人才,是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界普遍面临的问题。智慧教学是基于信息化、全球化、协同创新与知识融合的全新教学方法,外研社愿继续与全国外语院系携手合作,构建多方参与、良性循环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共同推进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