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活动二】回溯英语发展简史,探索大学英语教学——记《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论坛
2017/04/20
2017年4月15日晚,《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论坛在成都举行,掀起了“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的又一波高潮。《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总主编、上海交通大学郑树棠教授作为主讲专家,作了题为“大学英语的发展简史暨新视野大学英语三版”的报告,从大学英语的发展简史出发,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探讨教材编写理念以及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
会场全景
郑树棠教授:大学英语的发展简史暨新视野大学英语三版
报告伊始,郑教授追根溯源,以1985年为分界线,回顾了中国大学英语的发展简史。郑教授首先介绍了1985年之前的公共外语历史,总结二十八年来发展外语教育的经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千方百计地提高外语教育质量,切实抓好中、小学外语教育这个基础,在办好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育和公共外语教育的同时,努力使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掌握外语工具”。
关于1985年之后大学英语的发展历史,郑教授强调,1985年出台了两个英语大纲,1987年出台四、六级考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中期达到了一个高峰,但随后对四、六级考试的批评相继而来。有人指出,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也有人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一壶煮不开的温吞水。
基于以上的发展简史,郑教授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况。就大学英语而言,每年全国700万到800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一起来,开大班课是个普遍现象。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大学英语由原来四学期变成了两个学期,学分减少,很多大学英语的老师和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对于大学英语课也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人建议把大学英语课转为专门用途英语课或学术英语课。针对这些转变,郑教授指出,是否应该多加思考,用专门用途英语课或学术英语课取代大学英语课会不会又是一壶新的煮不开的温吞水?
随后,郑教授阐述了在以上背景下《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是如何进行编写的。考虑到大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三版的起点词汇约为3200词,同时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艰难性,对核心词汇和积极词汇有效地重现。三版具有以下编写特色:选材体现思想性与人文性,富有时代气息;练习突出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Collocation练习提升语言应用层次,注重搭配能力培养。
最后,郑教授介绍了即将全新推出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听说教程》,对该系列教材的内容特色、语言要求以及录音要求作了具体说明。该套教材的材料都是全新、新编的,其中一、二册听力材料的形式包括Conversation,Passage和News report,三、四册则包括Conversation,Passage和Lectures/speeches。在语言方面,不主张在听说教材里扩大词汇量,教材中不宜出现难词、冷僻词,因此《听说教程》的难度要明显低于《读写教程》。最后,教材对录音有严格的要求:全部录音用标准英音和美音,语速分别与CET-4和CET-6相当。
郑树棠教授
全新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听说教程》概览
外研社携手新视野编写团队,经过精心打磨,即将于2017年6月推出《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听说教程》。《听说教程》包含1-4级,各级别单元主题与《读写教程》相呼应。教材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有效结合四、六级考试的新需求,切实提升学生英语听说交流能力。
听力素材多样
贴合四、六级考试改革方向,提供新闻报道、长对话、篇章、讲座等不同类型的听力素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
难度梯度合理
合理控制选材长度与难度,语言标准地道,语速循序渐进,难度逐级递增;活动设计科学,从情景对话到小组讨论,再到口头汇报,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听说有机融合
从基础听力训练入手,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技能、内化语言知识,实现以听促说;口语活动围绕输入材料展开,引导学生掌握常用会话策略、表达个人观点,全面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立体
提供配套数字课程、移动应用、教学管理平台、多媒体光盘、试题库、助教课件等教学资源,助力教学效果提升。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论坛圆满结束。在郑教授充满智慧的启发下,与会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教材设计有了全新的认知。正如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李会钦社长所说:正是有了如郑教授这样的专家学者如灯塔般的引领,大学英语教育才能蓬勃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新视野”的人才。希冀此次教学论坛的成果能够激励万千教师,在寻求“新视野”的道路上笃定前行,育才树人!
点击下载下载样章(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