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十】青春放异彩,创新谱未来——记“创新与未来:青年教师专业提升与发展专题论坛”
2017/04/20
“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令人瞩目;“创新与未来:青年教师专业提升与发展专题论坛”更让人翘首!
文秋芳教授与发言人合影
青春意味着生机,青年代表着未来。百余位充满教学活力与工作热情的青年教师入选该论坛。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四川大学李晓虹、云南财经大学苏瑶、中国科学院大学孙海洋、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徐东、南京师范大学季璇、西南交通大学孙颖和河北大学高华做了专题发言。河北科技大学霍月红、吉林大学林娟、东北林业大学齐艳、河北大学张亚丽、河北医科大学赵晨光、集美大学蒋联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惠胤、太原理工大学吕慧君以及河北师范大学苏丽敏在自由发言环节进行了即兴交流。他们身上展现着青春与活力;他们的言语透露着创新与求索;他们的行动饱含着责任感与使命感!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应邀作为点评嘉宾出席,她的点评发言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指点了迷津;指明了做人做事的准则。
杨莉芳: 探索教学新模式,助力学生获“新知”
当传统教学模式不再能满足国家、社会的发展趋势,青年教师便承担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重任。作为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杨莉芳老师积极参与一系列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探索以培养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英语专业知识课教学新模式。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杨老师分享到,新模式下的教学遵循“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及“实现教学目标”的原则,采取“以问题与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取“新知”及生产“新知”。课堂上,杨老师通过组织小组研究、同伴互评等教学活动驱动学生思考、分析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对课程与学科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与研究激情。这样的教学新模式对学生是一种促进,也激励着杨老师精进专业、刷新认知、迸发教学热情。
杨莉芳老师
李晓虹:心系学生之需,塑造沟通之才
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扣学生之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来自四川大学的李晓虹副教授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国际对沟通人才的迫切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李副教授介绍到,她利用每堂大学英语课的前十分钟,带领学生进行演讲练习,练习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学期进行。在第一阶段(Mock speech阶段),学生做模拟演讲练习。学生自己选择演讲实例,进行包括语音语调、手势、表情等全方位模仿,对英文演讲有总体的认识与体验;在第二阶段(Speech of their own阶段),学生自己撰写演讲稿,设计演讲流程,最后在课堂上展示演讲练习;在第三阶段(Impromptu speech阶段),学生做即兴演讲练习。李副教授表示,通过一系列英文演讲练习及教师“课上称赞为主,课后个别交流”的鼓励模式,学生在公开场合用英文演讲的自信与能力均得到提高。
李晓虹副教授
苏瑶: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中国迈向世界
高等教育应该培养 “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青年教师要成为这样的“国才”,更要培养这样的“国才”。云南财经大学苏瑶老师以培养国际型人才为教学目标,采用项目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苏老师在课堂上设置学习目标和任务,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锻炼学生计划和决策的能力。在项目完成后,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展示,进行互评自评,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苏老师还分享了结合网站测试系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设计过程。
苏瑶老师
孙海洋:以评促教,以“技”促学
随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影响逐步加深,高等教育进入智能化的智慧教学阶段。青年教师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的孙海洋副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代表。孙副教授依托“测评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理论,充分认识到教学与测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将测评当作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借助测试检验教学效果,凭靠测评反馈改善教学。与此同时,孙副教授把握机会,积极参加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尝试组建教师命题团队、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并依托先进技术平台,力求实现智慧教学。据孙副教授介绍,中国科学院大学已参与到UNICOMM题库共建项目中,项目通过“iTest命题指南针”帮助教师理解命题指标与命题难度,通过举办线上、线下命题培训、专家咨询与辅导及组织团队成员分工合作等举措提升教师命题的质量及教师的整体测评素养,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孙海洋副教授
徐东:奉献——教师的天职,爱心——师德的基石
来自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的徐东老师完美地诠释了“奉献乃教师的天职,爱心乃师德的基石”这句话,他分享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真实案例无一不体现出青年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与爱心。为了给学生发展谋求出路,徐老师于2016年11月参加了“国才考试”首考,并取得四门通过的好成绩。通过“以身试考”,徐老师了解到“国才考试”考题“与时政热点联系紧密、考查服务职场沟通和交流能力”,是高层次、高水准、高含金量的考试,会积极反拨大学英语教学,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向的制定具有启迪作用。徐老师积极支持学院创设的“主题式”实践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以及不同的课程设置,确定不同的实践教学主题和内容,以主题为线,整合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多维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实践教学发挥了最大的效用”。
徐东老师
季璇:将挑战化为机遇,从“青焦”化身“青骄”
面对教学任务与科研突破兼顾之忧、传统学习与时代变革协调之焦、家庭与事业抉择之虑,青年教师在生存与发展中,不免陷入现实之困,即“青椒”之“焦”。青年教师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如何将焦虑转化为应有的骄傲?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季璇老师为广大青年教师做出了榜样。季老师说到,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为了使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青年教师承担着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划、精通国际谈判”人才的重担;同时,错位发展、双外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等新时代人才的创新培养措施也增大了英语教师的发展空间。“置身于信息爆炸、微信泛滥、碎片化阅读笼罩的氛围之下”,青年教师更要刻意、耐着性子地去学习。近年来,她参加各类国内外专家讲座,关注学术前沿动态,并利用外研社Ucourse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获得权威专家指点。她表示,青年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方式,学习先进教学技术,进行智慧教学设计,更要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力争实现自我提升。
季璇老师
孙颖:勇敢面对时代挑战,做新型课堂的领导者
在知识共享、共创的后信息时代(Post-information Age),知识权威形象的消解固然让青年教师感到沮丧,但教育开放性所带来的新挑战也让人激动。面对挑战,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孙颖老师努力提升教师领导力,发挥课堂领导智慧,引领课程变革,参与课堂管理。孙老师介绍到,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进行通识教育课设置时,设计了4大模块,18门课的国际化通识课课程体系。孙老师选择参加课程组,与有着共同学术兴趣、研究方向的老师共同实践。这样的课程组帮助教师将教学、科研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课程设计、管理中参与决策,并积极应用包括慕课在内的先进教学设计,也使孙老师意识到,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掌握着课堂的领导权及话语权,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化积累与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这样的领导力,让教学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值得用心经营的事业。
孙颖老师
高华:怀揣五颗“初心”,教学中砥砺前行
青年教师要对职业有敬畏之心、对事业有追求之心、对学生有仁爱之心、对团队有责任之心、对生活有感恩之心,怀着这五颗“初心”,来自河北大学的高华副教授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砥砺前行,硕果累累。河北大学外语教学部为教师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举措,包括邀请外语界知名专家开展讲座和提供多次进修交流的机会,高老师参与了河北大学核心辐射式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合作与竞争中和整个团队共同进步。河北大学外语教学部自发组织了基于竞赛培训的实践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不仅各英语专业教师之间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互惠共赢,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高老师所在的青年教师团队多次获得教育奖项且研发的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也荣列全国各高校第二位,团队与外研社合作开发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课件现已全部上传至HEEP高等英语教学网(http://heep.unipus.cn/)供广大教师交流、使用。
高华副教授
八位发言人的分享结束后,论坛进入自由发言环节。河北科技大学霍月红、吉林大学林娟、东北林业大学齐艳、河北大学张亚丽、河北医科大学赵晨光、集美大学蒋联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惠胤、太原理工大学吕慧君及河北师范大学苏丽敏也分享了自己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成长历程”,引起参会教师强烈共鸣,论坛现场掌声频频。
文秋芳教授与自由发言人合影
随后,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进行精彩点评总结。文教授表示,青年教师的发言体现出“有抱负(Aspiration)、有热情(Passion)、有行动(Action)”的特征,令人振奋、感动。青年教师有抱负,能具有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同时心系学生,为学生谋求出路及发展;青年教师有热情,对教学、对社会服务、对科研有持之以恒的激情与决心;青年教师有行动,能够将自己的成长和对学生的培养都落实到实处。文教授肯定了青年教师“不谋人只谋事”的踏实精神,鼓励大家甘于奉献,不计较利益,珍惜每一次历练的机会,不论大小。她还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建议:“教师要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只有科研助力教学,教学才能搞好。如果教学没有理论指导,是麻木的实践。”
点评中,文教授对青年教师提出两点希望:一、在科研中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即保有文化自信,怀揣中国学生、中国国情,再借鉴西方精华,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搞好教学;二、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秋芳教授
青年论坛由外研社徐建中总编辑主持,他用“成功、创新、影响”三个关键词概括了本次论坛的举办。徐总编表示,青年论坛是成功的,17位青年教师的发言及文秋芳教授的点评对于发言人、参会者、青年教师的发展乃至教育的进步具有宝贵的价值;青年论坛是创新的,外研社首次尝试在大规模的高端论坛中加入青年论坛,并得到文秋芳教授的鼓励与支持,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青年论坛是有影响力的,外研社将陆续对发言人的发言亮点进行总结,或设立特别栏目进行报道,让全国的年轻教师从中受益。外研社也将在文秋芳教授等资深专家的指导下,继续致力于青年教师发展,设计、举办供青年教师进行专业交流及学术交流的活动,对青年教师有利,更使学生受益!
徐建中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