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融合,创新驱动:第六届全国英语演讲与写作教学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7/12/12
又一载风寒雪盛时节,来自国内外的200余名外语演讲与写作教学专家、高校外语教师及外语演讲与写作研究爱好者饱含学术热忱,齐聚首都北京,共同参加第六届全国英语演讲与写作教学学术研讨盛会。本届研讨会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外语演讲辩论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举办,围绕“创新与融合——英语演讲及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新探索”这一主题,设置主旨报告、专题发言、分论坛研讨及示范课讨论等环节,为专家和教师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广阔平台,就演讲及写作课程的发展方向、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重点话题展开了全方位探讨。
会场全景
12月9日,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常小玲副总编辑主持开幕式,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俊菊教授及中国外语演讲辩论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万江波教授致开幕词。常小玲副总编辑回顾了过去10年英语演讲及写作研讨会在记录最新发展动向、整合教学研究成果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本届研讨会也必将为英语演讲及写作教学与研究开启创新之窗、搭建融合之桥。王俊菊教授指出新时期英语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并对研讨会做出了如是评价:“A right group of people are doing the right thing at a right place for the right time being”。万江波教授指出创新与融合已成为教学与研究的新趋势,在“一带一路”的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师应承担起新的使命,着重提升学生演讲及写作能力,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中国声音。
常小玲副总编辑
王俊菊教授
万江波教授
主旨报告
理念融合 • 析演讲写作发展新方向
作为研讨会的倡议者之一,Stephen E. Lucas教授自首届研讨会举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演讲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虽未能亲临会场,Lucas教授通过视频分享了关于创新与融合的真知灼见,为与会教师学者指明了英语演讲及写作课程的新方向。Lucas教授首先对“创新与融合”这一主题做了深入解读,着重指出“融合”应包含教学与研究的连结、未来创新与过去经验的承接、研究主题与学科的结合以及演讲与写作的相互促进。同时,Lucas教授指出这一过程不乏挑战,如同“渡河石障”,并指明立足课堂即破解教学研究问题的不二法门。最后,Lucas教授表达了对参与中国演讲课程实践的经历及所收获的友谊的珍视之情,并真挚希望与会教师学者时刻保持学术热忱,不断开展后续研究,进一步促进英语演讲及写作的新发展。
Stephen E. Lucas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韩宝成教授提出新时期国际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转向“Effective Communication”,即国际视野、思辨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效融合,而不只是停留于语言层面的“communication”。随后,韩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培养有效沟通能力的五大教学原则,尤其侧重整体课程设计和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融合培养,并以契合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测评考试——国才考试为例,讲解了有效沟通能力的评价。国才考试的核心理念为服务职场、聚焦沟通、立足应用,该考试正体现了多种能力的融合,实为英语测评领域的一大创新,为国家人才及国际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韩宝成教授
王俊菊教授重点强调理论的相互融合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王教授首先指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多种理论可以并存并互为支撑,主张将输出驱动、全人教育、形成性评价等理论融于二语写作的理论体系之中,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王教授详细介绍了写作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估,并指出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元复合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具备多元学科知识的必要性。
王俊菊教授
公共英语演讲资深专家Peter Pober教授作了题为“You Talking to Me? Audience Analysis and the Importance of Diverse Think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的主旨报告,以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方式,为与会教师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现场演讲。Pober教授提出了4种演讲对象类型,并指出深入人心的演讲应针对演讲对象的不同思维及需求,整合不同策略,真正让听众成为演讲的一部分,为演讲教学提供了新启发。
Peter Pober教授
旧观新解,破除误区亦为理念创新的重要方面。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Icy Lee教授指出了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十大误区,如重分数轻反馈、重语言轻应用等,并就亲身经历讲解了“误”在何处以及“误”从何解,为写作教学厘清了思路及重点。另外,为了提高写作教学及评估的有效性,Icy Lee教授还提出了5点建议:Welcome change, Reflect, Innovate, Take the plunge, Empower our students。
Icy Lee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文教授强调融思辨能力培养于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思辨技能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是国际人才走向世界的重要能力。随后,任教授通过整合多个理论模型,得出思辨能力的三大维度:情感意向(affective dispositions)、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知识水平(intellectual standard)。最后,任教授分别具体阐释在演讲、写作及翻译课程中如何实现思辨能力培养,给予与会教师很大启发。
任文教授
专题发言
方法复合 • 辟演讲写作教学新思路
外研社高英分社李会钦社长及武汉大学邓鹂鸣教授主持专题发言环节,南京师范大学田朝霞教授、复旦大学万江波教授、山东大学王颖教授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杜寅寅老师在会上阐述了教学方法的复合与创新。田朝霞教授提出了输出驱动、整合教学(output-driven integrated teaching approach)及3阶段逐级拓展写作方法(three-step extension-based writing method),并详细阐述了过程性考核的实施方案以及技能整合、思维训练等教学原则,以促进英语演讲课在中国高校的本土化。万江波教授在传统教学模型基础上融入评估,提出促学评估教学模型(AfL Teaching Model),同时开展了教师评估(TA)与同伴互评(PA)的对比研究,指出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并就同伴评估的现存问题给出了针对性建议。王颖教授首先从理论、方法、现存问题等方面对英语写作中的教学反馈环节做了研究综述,而后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教学及研究的方向及方法。杜寅寅老师主要分享了广外的对话(Dialogical)写作理念、方法及实践,并介绍了王初明教授提出的“写长法”,以期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分论坛研讨
研究聚合 • 呈演讲写作学术新景象
研讨会围绕会议主题设置7个分论坛,探讨与交流本领域的最新教学及研究成果,各论坛分别由西南交通大学徐晓燕老师、密歇根州立大学李新强老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何佳佳老师、复旦大学何静老师、湖北大学周红兵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顾秋蓓老师、西安外国语大学陈朗老师担任主持。外语教学研究界专家、学者、教师积极参加,踊跃投稿,围绕会议主题撰写论文,并进行分享与讨论。分论坛覆盖英语写作教学的反馈与评价、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探究、英语演讲课程设计、英语演讲教学及教师发展、英语演讲教学及能力发展等多个主题,涉及数字时代的英语演讲/写作教学、英语演讲/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英语演讲/写作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英语演讲/写作的跨学科教学探索的多维融合,学术研究百花齐放,呈现出融合与创新的新趋势与新景象。
示范课讨论
理实结合 • 创演讲写作课堂新模式
示范课环节,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及山东大学的5位英语演讲及写作的资深教师理论结合实践,进行了英语演讲及写作的课堂示范,并与各位教师学者展开讨论。北京外国语大学林岩副教授及山东大学王俊菊教授分别担任主持。时丽娜老师详细讲述了演讲课程线上平台的打造及数字资源的使用。杨玲老师及曹瑞斓教授分享了公共英语演讲课堂模式创新,引入“助教保障机制”,整合多方教学资源,实现演讲课程的大联通、大协同。闫秋燕副教授从教学实践出发,指出写作教学需要由“scaffolding”转向“descaffolding”,更多开展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同伴协同作用。张聪老师提出“Sequenced Writing Approach”,即围绕同一主题,逐级进行不同梯度、不同体裁的写作训练,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12月10日,为期两天的深入研讨迎来尾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常小玲副总编辑主持闭幕式并致辞。常小玲副总编辑对本届研讨会的研究重点做了深入总结,并对研讨会各方的参与及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同时,常小玲副总编辑表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不断开发演讲与写作教材、建设数字资源平台、共享优质网络课程,一如既往地为英语演讲及写作的教学与研究提供有力支持。至此,第六届全国英语演讲与写作教学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但诚如Lucas教授所言,教学与研究之路永无落幕,英语教学与演讲的创新融合新探索新帷初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