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报告综述(二)|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系列报道
2019/03/25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于今日迎来第二个会议日。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部江燕飞部长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徐建中总编辑结合新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和国家对高等外语教育的新要求,提出高等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新举措,为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掌舵领航。
高素质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
南京大学 王守仁教授
新时代国家的发展要求外语人才必须具备跨文化能力,《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跨文化能力确定为外语类人才应具备的四大核心能力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13年发布《跨文化能力概念与行动框架》,提出培养跨文化能力的指导方针和路径。基于以上背景及相关研究,王守仁教授提出了对跨文化能力新的界定,包括四个方面:认知层面的跨文化知识、功能层面的语言融通、行为层面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以及跨文化交流中的责任感和思辨意识。
王教授在发言中深刻剖析了当前我国外语教育在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重国外轻本土;重语言微技能轻话语方式;重知识积累轻人文思辨。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升跨文化能力培养,王教授结合南京大学实践,分享了三点建设性举措:1)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打造“中外文化经典”等跨文化课程模块,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融入中国文化元素,融通中外文化,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身份意识,提升对文化多元性的认识;2)通过以研究性教学为主导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3)通过创新培养模式与手段,实现第一第二课堂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国内国外融通,凸显跨文化能力培养特色与有效性。
新时代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 刘宏教授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更加开放。“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颁布、中国特色与国际规则接轨,都要求培养更高水平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面对新形势,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刘宏教授在发言中谈到,新时代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由英语人才为主向多语种人才为主转变,由中低端人才为主向高端复合型人才转变,由语言加外交、贸易领域为主向语言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更加多元的领域转变。因此,各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形成识变、应变、求变的同向思维和同向行动,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外语人才。
刘教授提出,在实践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两个打破:1)打破现有一成不变的教授阶段划分。探索多语种语言技能强化训练方法,提高多语种教与学的效率,为其他领域及通识课程、大量阅读赢得时间,实现“一精多会、一专多能”;2)打破现有以院系为单位开展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院系壁垒,形成多元性、融合性教师团队和课程组合。其次还要实现五个推动:推动信息教育;推动课程建设;加强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推动师生的国际流动;推动教师终身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外语教育改革
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蒋洪新教授
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显著提升了外语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同时给外语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蒋洪新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正重塑着外语教育的生态,对翻译、外语教育等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外语教育仍有不可替代性:1)从质的方面看,外语教育不是翻译技术的教育,而是一种价值教育、人文教育;2)从量的方面看,外语教育不是同质化的标准生产,而是基于多样性的文化识别;3)从尺度方面看,外语教育遵循的不是物的尺度,而是人的内在尺度。
蒋教授强调,在信息技术时代,深化外语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外语教育工作者要顺势而为,把握主动权,具体而言,应1)积极推进理念变革:丰富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2)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做好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外语教育信息技术平台,避免一窝蜂建设带来的铺张浪费;3)不断提升教育内涵:实现信息技术和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培养集 “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为一体的新时代复合型外语人才,多层次、多样化地推进信息技术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推动发展、造福人类服务。
振兴发展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成就、挑战与对策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孙有中教授
孙有中教授指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新时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40年来,中国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专业点规模过大、专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外语类专业也应实行供给侧改革。孙教授强调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应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全人发展等需求,需要调整专业结构、配置教学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
孙教授提出,当前振兴发展外语类本科专业应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改革创新:1)优化外语类专业点布局:以《国标》为依据,对全国高校各专业类本科点进行三级认证,即“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2)促进外语类专业多元发展:外语类专业点必须健全语言、文学、区域与国别研究三个板块的核心课程,并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或方向,同时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3)加强非通用语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合理有序、错位互补”地尽快开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以及关键少数民族语言,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4)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学生中心、坚持服务需求、坚持完善机制、坚持分类指导。
打造“金牌教师团队”,建设外语教育“金课”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教授
“金课”是当下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议题,文秋芳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对“金课”及其标准的理解,并为院系建设外语“金课”提供了思路建议。首先,文教授对“金课”与“水课”以及“金课”与精品课的区别作了阐述。在阐述“金课”与“水课”区别时,文教授结合课堂观察记录具体说明了什么是“低阶性”、“陈旧性”和“教师不用心上的课”,同时对“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进行了解读,指出该标准是围绕课程论中课程的四要素,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测试体系提出来的。“金课”与精品课的区别主要在于金课在类型上更为丰富,精品课是线上课,是“金课”中的一种类型——线上“金课”,而“金课”的类型还包括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 “金课”。此外,“金课”更体现时代特色,更强调立德树人。
针对如何建设“金课”,文教授建议院系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有规划、有重点、系统地开展工作。此外,文教授重点强调“金牌教师团队”建设是院系建设“金课”的重要保障,教师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应是同步进行、良性互动的。最后,文教授结合其实践经验,阐述了建设金牌团队对团队领导者和参与者、教学理论学习、建设目标以及机制保障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
当前形势下的外语人才需求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部 江燕飞部长
江燕飞部长以华为为例,分析了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以及外语人才的职业成长情况。2000年以来华为海外业务的广泛拓展使得对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沟通的国际人才的需求激增,外语人才在华为不同岗位上为这一全球化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做出了重要贡献。
江部长以外语类人才相对集中的销售岗位及翻译岗位为例,分析了企业对外语人才的能力需求,指出熟练掌握工作语言及区域文化并深入理解本国文化的重要性。从企业人才成长现状看,毕业生入职之初的两年属于人才培植期,需要适应职场环境与文化差异,培养团队意识与责任感。对此,江部长也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建议:校企合作,以终为始,将人才培植阶段前置,在高校教育中实行差异化培养,将语言与专业结合,重点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与职场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对职场的认知,缩短熟悉职场环境与接受文化冲击的过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快速学习能力、当责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江部长特别强调,国才考试对国际人才的评价维度与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十分契合,他对国才考试连接校园与职场,为企业选拔、输送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努力表示高度认可。
外语教育与出版:使命与举措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徐建中总编辑
外研社成立于1979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发展壮大,始终以“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为使命。徐建中总编辑指出,外研社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为国家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发展助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立足国家发展需要,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通过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合作成立孔子学院、发起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在英国组建 Innova出版公司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外研社多年来在促进文化发展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方面的贡献得到了中宣部、财政部、商务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获得“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单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特别贡献奖”以及“‘走出去’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家教育出版机构,外研社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随时代和政策发展趋势,为促进高等外语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搭建平台、注入动力: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UMOOCs),为打造线上“金课”提供服务与平台;外研社期刊中心,为提升中国外语教育国际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凝心聚力;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为外语教材研究与建设引领航向;外研社国才学院,为院校育人与企业用人架设沟通桥梁;“教学之星”金课大赛,为教师发展、教学提升构筑舞台与通道;“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及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助力赋能。
最后,徐总编辑发布了2019年外研社“教学之星”金课大赛的主题——“成效导向的金课设计与教学”,以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赛题——My Big Story in 2049,希望广大院校鼓励师生积极参赛,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卓越教师,为民族复兴培养卓越人才。
点击查看2019“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定题演讲题目
基于国家需求,全面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彭龙教授
论坛尾声,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进行了总结致辞。彭教授首先对来自全国的参会代表对论坛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表示感谢。他指出,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论坛汇聚全国外语教育专家、学者、教学管理者、骨干教师以及国际组织与企业代表,共商高等外语教育新举措,对外语教育发展意义非凡。同时,彭龙教授也对北外近年来在推动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的实践探索进行了介绍:1)打破院校壁垒,本、硕、博各个层次联合培养学生;2)完善非通用语种建设,努力实现完全覆盖与中国建交国家的101种官方语言的目标;3)逐步落实教材、师资建设。彭教授认为,外语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优秀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政治强、情怀深、视野新、思路广、人格正的优秀教师。最后,彭教授强调,任何高校的人才培养团队都应该时刻关注人类发展、科技进步,及时应变,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北外愿与全国广大院校一道,努力将外语教育和外语人才培养做得更好!
本会议日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王文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王文斌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春天圆满落幕。高等外语教育界群贤毕至,汇聚智慧,共话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使命、新格局与新举措。身处变革,引领变革,这一高等外语教育历史性盛会必将推动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浪潮,实现新时代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强盛的新跨越!
请您继续关注“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我们将陆续与您分享各专题论坛及专题活动精彩内容!
精彩回顾
主旨报告综述(一)|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