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我认为确定的过程是“一必须四考量”。
“一必须”指教学目标必须体现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念,此为基本立场,不能疏忽。
考量一是了解国家层面专业培养的目标,比如参赛的英语专业教师需要了解《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2018)(下称“《国标》”)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试行)(2020)(下称“《指南》”)的主要内容。《国标》是外语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素质、知识和能力都做出了关键性描述。应该说,这些描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外语类专业人才的宏观要求,也体现了《国标》编制专家团队对专业本质、内涵和过程的理解。《指南》是对《国标》的贯彻落实,给各语种专业提供了行动路线和解决方案。这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宏观前提。参赛的大学英语教师则应该了解《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这份指南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意见,对课程定位和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作出了描述和解释,是制定教学大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理应成为参赛教师团队备赛与备课的重要参考。
考量二是参赛教师团队对所在学校、学生群体的认识,包括专业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专业校本定位、群体分析等,由此综合前述形成教学目标的中观判断。
考量三是对课程目标、课型目标、单元目标和参赛片段目标之间的一致性、连贯性、渗透性的认识和把握。换言之,在目标的确定方面,无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目标有大、中、小之分或总—分之分,但内在逻辑是一致的,体现一以贯之的学习理念,不应出现自相矛盾或互不搭界的现象。因为现场展示时间十分有限,需要斟酌、聚焦目标,具体可展示、可完成,以小见大应是上策。
考量四实际上是一个特别提醒: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是本科教育教学的主题词,教师团队在备赛中要时刻提醒自己确定的目标与一流教学目标之间有什么不同与差距。我们观赛中注意到,教师为了现场的交互性和趣味性,一定程度上忽略内容或任务的深刻性、高阶性和挑战度,有时甚至出现明显低于高校英语课堂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和任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