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化春雨,育人润无声——【专题论坛二】大学英语论坛: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创新
2022/03/24
在高校大学外语课程中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新时代赋予我国外语教育的重要使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亦是高等外语教育需要回答好的根本问题。面对国家的需求、时代的召唤,全国各高校充分结合自身特色,在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与积极创新。
与会专家合影
专题论坛二为大学英语论坛,正是围绕“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创新”这一主题展开研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张文霞教授共同主持本论坛。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各类院校的11位发言人与超过3万名线上参会教师分享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果与经验心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刘建达教授
清华大学 张文霞教授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鹏教授代表江苏大学副校长陈红教授作了题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体系设想”的发言。吴教授指出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暂无成熟完备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认为应尽快设计和论证用于评估大学英语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大学英语课程质量并助力高校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吴教授还分享了江苏大学在相关方面的思考,并介绍了目前形成的包括环境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在内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后续的研究方向。
江苏大学 吴鹏教授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许德金教授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评价。许教授首先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并以中山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探索为例,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发展定位和主要职责、探索与实践等方面分享了中山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作为广东省外语课程思政教研示范中心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团队建设、评价研究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许教授认为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应以“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为指导方针,引领学生以“中国立场”认识“世界之中国”,以国际视野把握“当下之中国与世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
中山大学 许德金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主任楼荷英教授作了题为“完整、有机、互联、贯通的大学英语课程育人生态链构建”的发言。楼教授提出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落实顶层设计、机制保障、全员参与、层层推进以确保成效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楼教授阐述了浙江工业大学的经验,包括以基层教学组织为核心,有机连接学校学院各层级;党政协同、校院系部联动形成育人合力;多维度发力赋能教师,促进教师发展;集体备课,榜样示范,促进教学改革;构建课堂内外共同体,助推学生知行合一等。通过将立德树人的目标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生态链。
浙江工业大学 楼荷英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林明金教授论述了语言与育人融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设计。林教授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分享了如何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培养“思辨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发掘自我“驱动力”和提升教学“执行力”,从而在课程思政教学上实现“四合”,即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语言与育人的融合、课内与课外的整合、目标与考核的契合。通过分享本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与课程建设经验,他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统一。
福建师范大学 林明金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党总支书记白晓煌副教授探讨了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借助创新的教学方法,将显性活动与隐性引导相结合,达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她以大学通用英语课程与跨文化交际类后续课程为例,介绍了本校在教材建设、教法建设方面的探索,通过在汇报话题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增强的同时对话题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以期润物无声地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成“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深化情怀”的目标。
首都师范大学 白晓煌副教授
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谭燕保教授围绕“英语教育中的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展开探讨。谭教授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学理维度,提出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重要性,同时从实践维度提出了应从教材思政内容挖掘、思政教学方法设计及思政环境营造等三方面在课堂中落实对学生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培养,并从“教、研、做、学”四个维度分享了本校的课程思政行动方案。谭教授认为,课程思政为培养外语人才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供了一个新的说法,其关键是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作用,用好课堂、教材两个载体,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武汉纺织大学 谭燕保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文理艺术学院院长冯欣教授作了题为“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与实践”的发言。冯教授结合本校特色,分析了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并从教学队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五个维度,分享了本校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经验与实施路径。冯教授特别提到,福建医科大学正全面优化“全人”教育课程体系,而大学英语课程也应紧随国家、社会、医疗行业和学校的步伐,助力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新时代人民健康守护者。
福建医科大学 冯欣教授
吉林外国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李英涛教授探讨了大学英语“三位一体”思政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李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思政育人首先应避免三个误区,即“牵强地开展课程思政”、“单一方法的课程思政”和“重视第一课堂,忽视第二、三课堂”。基于此,李教授以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例,分享了如何通过重视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三个环节和抓好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以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李教授认为课程思政的最高境界应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融入课程建设之中,师生相长,形成课程思政的学习共同体。
吉林外国语大学 李英涛教授
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余孝平教授以“用china传播China:陶瓷文化融入外语课程思政教育”为题展开探讨。余教授分享了本校外国语学院充分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校本特色结合的实践经验:以陶瓷文化为课程思政主干,深挖教材内容思政元素,打造“外语+陶瓷”新文科师资队伍,建构五个课堂为一体的“外语+陶瓷”特色教育体系等。余教授认为,将中华陶瓷优秀文化融入外语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外语人才的国际传播力;而将学校陶瓷优势学科融入外语专业教育也体现了外语学科发展的创新力和可持续性。
景德镇陶瓷大学 余孝平教授
郑州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勃副教授探讨了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她以《新未来大学英语》的教材使用为例,剖析了教材的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和内容特色与课程思政育人的适配性,并从多元学习目标、内容组织编排、活动设计及流程、多元评价等方面,结合教材具体单元的教学设计,展示了新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及其教学有效性。最后,王勃副教授结合校本实践经验,总结了使用新教材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以及大学英语教师带来的收获。
郑州商学院 王勃副教授
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方秀才教授围绕“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艺体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展开讨论。方教授结合校本特色,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并分享了从教师与课程两方面着手的实践路径,包括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了解艺体类学生学情与课程思政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等。方教授还从教学队伍建设、元素充分挖掘、有机融入教学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指出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淮南师范学院 方秀才教授
专题论坛话题聚焦、角度多元,近四小时的专家分享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指引了方向、启迪了思路。育人无痕,润物无声。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的重要使命,其发展与落实需要广大高校外语界同仁的齐心协力。外研社也将继续尽己所能助力课程改革与发展,携手全国高校守正创新,进一步深化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将育人理念融入外语教学改革和教材发展,构建外语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助力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