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培育金师,共谋教师发展新格局 ——【专题论坛八】“教学之星”论坛:教学赛事与教师发展
2022/03/26
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培养能够深入“理解中国”、有效“沟通世界”的时代良才,3月19至20日,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数十万外语教育同仁云端相聚,共探百年变局下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发展新思路,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格局下中国高等外语教育新境界。2022年是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创办第十年,论坛特别设置“教学之星”专题论坛,邀请历届参赛院校、团队与教师代表共享智慧,共探教学赛事助推教师发展新路径。
与会专家合影
3月19日下午,专题论坛八——“‘教学之星’论坛:教学赛事与教师发展”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学院、浙江海洋大学的7位专家分享外语教师发展先进经验,介绍校本特色创新成果,助力“以赛促教、赛教融合”。2022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方案隆重发布,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对大赛赛题“外语教材的有效使用——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进行解读,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作总结发言,回顾大赛发展并对参赛院校和教师提出殷切希望。专题论坛八由外研社社长助理、高英分社社长李会钦和外研社高英分社副社长任倩主持。
中央民族大学石嵩教授以“以赛促教 师生共进:‘教学之星’大赛所得所思”为题,总结历次参赛实践,分享了参赛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设计方案打磨的经验心得。石教授结合2021年全国总决赛冠军团队基于《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的教学设计,具体阐述如何以中外文化差异为切入点,贯彻思政育人理念,将教材讲深、讲透、讲活。此外,石教授讲到中央民族大学以“教学之星”赛事为主抓手推动教师发展,也带动了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国际人才培养,外研社的多元赛事平台和数字资源有效促进了院校教学改革发展与师生共进。
中央民族大学 石嵩教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顾世民教授作了题为“以赛促教,提升课程意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发言。顾教授讲到,通过指导院校团队参赛以及参与往届大赛评审工作,发现部分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堆砌,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不匹配等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是因为外语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顾教授结合大赛历年章程要求,分析了大赛对于教师课程意识的考查,并以“英语国家文化类课程”为例,讲解教师应如何提升课程各要素统合的一致性,实施成果导向的整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为教师强化课程意识提供思路。
哈尔滨师范大学 顾世民教授
在题为“以赛促教,提质增效,促进教学、教研、教师发展”的分享中,昆明理工大学王英教授回顾了本校教师参加“教学之星”大赛取得的优秀成绩,并表示大赛为外语教师提供了展现立德树人风采的平台,搭建了与省外高校教师交流学习的桥梁,对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和业务能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王教授讲到,未来院校将继续深化外语教师教研团队建设,以“教学之星”大赛为抓手,进一步深入开展教研教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发展水平,提升育人质量,勇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昆明理工大学 王英教授
大连海事大学曾罡教授聚焦“‘以赛促教’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分享本校围绕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做法。面对时代变革中高校外语教育的新变化、新机遇与新挑战,曾教授表示青年外语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要“顶天立地”——既要掌握先进理念与最新政策,又要磨炼教学技艺、提升教学效果,切实有效完成立德树人任务。曾教授对本校“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师发展模式进行了全面介绍,并结合大连海事大学 2021年“教学之星”全国总决赛亚军团队的备赛实践,为完善优秀教师传帮带团队协作机制及优化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制度环境等提出建议。
大连海事大学 曾罡教授
长春工业大学王轶教授以“‘教学之星’与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为题,结合院校参加“教学之星”大赛以及自身参与大赛评审的相关实践,重点从信息技术素养(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实施和教学媒体选用素养)和信息人文素养(教学观察和教学反思素养)两方面论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路径以及赛事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促进作用。王教授建议院校建立教师培训与导师制,帮助教师提升信息素材;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磨炼其信息素养;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助力其形成信息素养的反哺与循环。
长春工业大学 王轶教授
通过题为“星星之火,舞动师魂——‘教学之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发言,湖南科技学院胡维副教授讲述了自身依托“教学之星”大赛提供的广阔平台提升教学能力、拓展学术视野、实现多元发展的经历。在2014年登上全国总决赛舞台后,胡维副教授参与《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示范课录制、担任外研社暑期研修以及U讲堂课程讲师、参与学术会议交流以及担任院校教学项目负责人,实现多途径综合提升。胡维副教授认为,“教学之星”大赛是一个有温度、有高度、有情怀的大赛,希望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把握机遇,提升教学专业水平,拓宽个人综合发展路径。
湖南科技学院 胡维副教授
浙江海洋大学汤艳副教授作了题为“恒星的恒心——以赛促教,以诚创‘星’,以恒育才”的发言。她介绍了学院多年来组织教师参与“教学之星”大赛的实践经历并以“爱教社”沙龙活动为例,分享具有院校特色的教师发展经验。她讲到,参与“爱教社”的外语教师在活动中共享课程建设与教学经验,开展院内演练和院级选拔,不仅实现了教师的自我提升,也与学生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汤艳副教授表示,“教学之星”大赛促进院校搭建多元的教学平台和形成优秀的骨干团队,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助力教师共同成长。
浙江海洋大学 汤艳副教授
外研社社长助理、高英分社社长李会钦主持论坛并代表大赛委会发布了2022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本科英语组)方案(2022年大赛章程已发布,点击查看详情)。2022年大赛的赛题为外语教材的有效使用: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通过本赛题,旨在实现以下三个目标:1)深挖教材内涵,落实育人目标;2)领会教材理念,科学设计教学;3)推动协作共建,培养优秀团队。李社长欢迎全国外语教师在2022年大赛的舞台上切磋教学技艺,交流教学方法与经验,并预祝参赛院校取得好成绩。
外研社社长助理、高英分社社长 李会钦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对2022年大赛赛题进行了解读。张教授首先界定了“外语教材的有效使用”“思想性”“科学性”以及“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这些核心概念,分析了外语教师使用教材容易出现的两个问题,即过分依赖教材或完全抛开教材。关于如何“有效使用教材”,张教授建议教师应遵循教材,充分解读和挖掘教材内涵并适当有效地“改编”教材。 “思想性”指教师应该挖掘教材的育人理念,关注其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时代导向,进而真正达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目的;“科学性”指教学目标应明确、可测、可评,教学内容应准确、适当、规范,教学设计应合理、连贯、系统,符合学情与外语教与学的规律,提升教学效果与效率。对于外语教学中“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张教授认为“思想性是灵魂,科学性是基础”, 二者的“有机统一”要求教师做到将教材中的思想性与科学性有机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融盐入水,润物无声。结合往年“教学之星”大赛案例分析,张虹教授对参赛教师提出四点建议:1)遵循教材:因材而用;2)挖掘教材:走进教材、超越教材;3)改编教材:因境而用、因教而用、因生而用;4)搭建团队:关注人员、目标、中介、机制四个团队要素。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虹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在专题论坛作总结发言。文教授对外研社服务教育的初心和大赛每年结合外语教育教学发展精心研制的赛题给予充分认可,也对大赛评委团队的专业、严谨与公正给予高度赞扬。文秋芳教授讲到,“教学之星”大赛是一个优质的品牌,一个互学互鉴的平台,也是一个培养金师的摇篮,大赛为外语教育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拓展教师发展的空间,成就外语教育未来的希望。此外,文秋芳教授着重强调了教学科学性,一方面教师应确保语言与概念的准确性,同时更要重视语言习得的规律,语言本身也具有科学性,教师应该明确让学生学会语言应该教授哪些内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文教授建议参赛教师定好目标、做好设计、以学定教、有创新但应是微创新。最后,文教授对参赛教师和院校提出三点希望:希望获奖教师以“教学之星”大赛为起点,继续在教学与科研的道路上开拓前行;希望院系积极开展院系选拔与备赛,让全体教师受益;希望往届获奖教师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辐射更多教师,帮助更多青年教师参赛、备赛、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教授
外研社高英分社副社长任倩主持论坛并回顾了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的发展历程。从 2013 到 2022,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始终坚持与外语教育同频共振,与外语教师携手成长,引领教学理念发展、促进教学方法交流、提升外语教学质量、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在大赛步入第十年之际,外研社将继续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探索新的主题、内容及形式,为培养具有坚定信念、过硬本领、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外语教师贡献力量。
外研社高英分社副社长 任倩
万物生长,生机盎然,“‘教学之星’论坛:教学赛事与教师发展”专题论坛亦是勃勃生机。与会专家介绍各校以赛促教创新模式与特色成果,分享教师团队建设与教师发展路径,促进更多外语教师关注、参与“教学之星”大赛,从大赛中汲取智慧与能量。四个多小时的分享虽已落幕,但新一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的探索与实践又将启程,“星星”之火已如春日之种子,撒播在万千院校,并终将扎根发芽,形成百花齐放的外语教学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