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暑期研修丨以研促教:明晰认知语言学理论与方法,展望语言与认知新动态
2022/08/17
8月5—6日,外研社2022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七期——认知语言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研修班在线上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浙大城市学院卢卫中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主讲,围绕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态势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讲解,助力来自260余所院校的300余名参班教师深化理论理解,把握前沿动态,提升领域内研究能力。
外研社2022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持续创新研修体系,汇聚外语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传播前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研究成果,助力广大外语教师修炼育人素养,提升教研能力,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本期研修班聚焦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参班教师理解认知语言学理论流派与内涵,加深对认知方式、知识结构和语言学习过程的了解;把握研究方法,探索学科前沿,促进专业发展。
报名通道持续开放中
8月21日前可无限次观看视频、反复学习!
系统阐释理论方法,聚焦前沿交叉研究
认知语言学没有统一的理论框架,而是包含各种不同的流派和分支。在回顾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所进行的分类的基础上,张辉教授指出,最近几十年认知语言学已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采用多元方法的综合理论框架。接着,张教授以认知语言学的“三个轴线”“三个层面”为线索,以理论发展和应用研究为脉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张教授提到,认知语言学目前仍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研究领域,希望参班教师能积极参与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之中。
张辉教授接下来聚焦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研究的交叉研究领域——批评认知语言学。张教授首先解释了批评认知语言学这一概念,并介绍了其特点、目标及任务。他提到,批评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一方面反映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社会转向”,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批评话语研究的“认知转向”。之后,张教授从隐喻批评分析、话语空间理论、趋近化理论、Hart批评话语研究的认知视角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角。张教授以具体的研究为例,分别介绍了如何将趋近化理论等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应用于实际分析中。
张辉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利用心理学实验方法进行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张教授强调,实验方法在批评话语研究中的运用,与批评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因为批评认知语言学已经把读者纳入了考察范围,探讨在某一语境下“理想的读者”对文本或话语的解读。针对如何开展实验,张教授不仅详细解释了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而且对实验设计、实施以及数据的统计处理等各环节也进行了阐释,带领参班教师步步深入。张教授指出,实验方法在批评话语研究中是一个新方法,首次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会面临较大挑战,但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领域。
南京师范大学 张辉教授
厘清隐喻转喻概念,探索认知翻译学研究热点
卢卫中教授系统全面地讲解了隐喻、转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卢教授指出,人类在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喜欢使用“由此及彼”的间接表达,而此类表达的两大认知机制就是隐喻和转喻。接着,卢教授深入分析了认知隐喻和转喻的演变和发展,借用大量语言实例阐释了概念隐喻、多模态隐喻、刻意隐喻,以及认知转喻学、转喻链等重要概念。卢教授还梳理了隐喻、转喻识别方法及语料库方法等内容,为教师开展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卢教授提到,转喻是隐喻的基础,在语言中两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多种互动关系。此外,卢老师还深入阐述了隐喻、转喻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与其他学科(如教学)的交叉研究,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卢卫中教授的第二讲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和翻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认知翻译学。聚焦狭义认知翻译学,即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研究,卢教授通过引用大量文学领域和非文学领域的翻译实例,全面介绍了隐喻与翻译研究、转喻与翻译研究、识解与翻译研究、象似性与翻译研究等四个领域。卢教授指出,认知翻译学与其说是一门新兴学科,倒不如说是翻译研究的新途径和新范式。最后,卢教授从文学隐喻与转喻翻译、语篇层面的转喻翻译、隐喻翻译与转喻翻译之间的互动等方面对认知翻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参班教师展示了诸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
浙大城市学院 卢卫中教授
梳理脉络分析选题,实践语料库研究方法
许家金教授的第一讲通过对代表学者的梳理,带领参班教师进一步理清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脉络。许教授首先阐释了认知语言学的基石“意义中心论”“基于使用的模型”等概念,指出认知语言学是一个整体的理论的集群。许教授指出,近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呈现出社会转向和实证转向,其中语料库方法逐渐成为常用的量化方法之一。接下来许教授分享了Stefan Th. Gries、Dirk Geeraerts等领军学者的主攻方向、个人网页、研究团队、代表成果等内容,并阐明了相关研究中的语料库视角。许教授鼓励参班教师时常关注重要学者的前沿研究动态,深度挖掘选题。
许家金教授的第二讲重在实践演练。在分享大量语料库平台、工具和软件的基础上,许教授通过具体案例,层层深入地带领参班教师进行实践演练。许教授首先强调,语料库可以和认知语言学结合的根本就在于“基于使用”的语言观。接着许教授依托SKELL语料库讲解了cognitive commitment这一概念,借此示范了如何通过语料库进行检索、探究。接下来许教授深入阐释了如何利用语料库方法,回应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和构式研究等议题。许教授以hunt、free hand等为例,展示了如何进行词性标注、语义标注等语料标注,以及如何在语料库工具中检索使用;并展现了语料库如何学习人类的判断,实现自动化,以自动识别隐喻等语言现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 许家金教授
在总结与反馈及问答交流环节,三位主讲专家就参班教师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研究问题、交叉研究,隐喻与转喻概念及分类,实验方法,语料库工具操作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专业的解答,进一步帮助参班教师内化研修内容。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段长城副社长和王小雯老师主持。两天研修之旅紧张而充实,三位主讲专家深入阐释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源流、重要研究话题及交叉研究,介绍且示范了重要研究方法,并对未来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参班教师认真撰写反思日志,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并将分组讨论的成果进行了汇报分享,对认知语言学理论、方法、核心话题及交叉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助力今后开展认知语言学相关研究。参班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深入了解了认知语言学的全貌及最新的研究动态,提升了理论和方法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小组汇报代表
外研社高英分社副社长 段长城 外研社高英分社 王小雯
*包括本期研修班在内的“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特别设置为期两周的回放,便于参班教师复习消化。
外研社将继续努力推动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帮助教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助力外语教师做好“经师”、善为“人师”,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反思日志摘录
十分感谢三位教授在两天的时间里带领我深入学习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张辉教授主要讲述了认知语言学的来龙去脉,分析了构式语法在认知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构建心理学实验,让我受益匪浅;卢卫中教授则从隐喻与转喻的角度帮助我们再次领略了这一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地位,探究了隐喻、转喻等概念如何在翻译工作中起到作用,为我们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许家金教授则从定量的角度探究了认知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探究了语料库语言学如何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三位教授两天的课程令我受益匪浅,感谢外研社能提供这样好的平台,最后再次感谢三位教授的认真讲解!
——王老师 大连理工大学
本次会议一个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分组对于某些材料进行讨论,然后汇总再进行反馈,最后专家给予简单点评,给人的感觉就是与以前类似的线上培训不一样,因为这个“实践活动汇报与专家点评”互动环节本身就体现了培训的一个本质特性,即互动性。汇报与点评环节,令人受益匪浅。张辉老师就“认知语言学:观点、流派与发展”“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与现状”“批评认知语言学:实验方法”等三个论题阐述了他的观点......卢卫中老师就“隐喻与转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使用的例子非常有趣,而且有些例子含有我国的传统文化,令人耳目一新。许家金教授谈及了较多的语言学者及其成果,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和方法,还有许多语料库工具、平台及网站,收获满满。
——欧老师 武汉商学院
张辉老师关于认知语言学的脉络梳理,让参会者对认知语言学的起源、发展与前沿、研究方法以及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许家金老师关于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之间如何有机结合,无缝衔接以及实际操作示例,让与会者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以及如何在研究中加以运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卢卫中老师下午关于隐喻和转喻的讲解让大家对认知语言学中这一对基础、核心、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及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与会者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厘清本质、建立关联和突破创新大有裨益。总之,外研社此处暑期骨干培训班对于广大科研爱好者、教学实践人员等从理论到实践等方面都很有帮助。
——谭老师 四川外国语大学
乐思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