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一位AILA大会志愿者的感言
2011/08/29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一位AILA大会志愿者的感言
|
可爱的志愿者们
|
为期五天的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进入了尾声,抚摸着这段简短而多彩的时光,每个人的心中都满满的,暖暖的。作为大会的一名志愿者,我深切感受到服务大会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情结。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耐心的话语,无需伟大,已然定格。
我志愿 我付出 我快乐
早在学校发出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志愿者招募的通知时,同学们就积极报名。大会的各种筹办活动,志愿者们都积极参加。这份热情随着大会的开始与日俱增。
这五天以来,身着橘红色T恤的志愿者们像一颗颗小太阳,转动在校园乃至北京的各个角落。我们在各自运行的轨道上有规律的运转着,有条不紊:有负责酒店接待的,有负责交通引导的,有会场服务的,也有文化宣传的。每个志愿者的能量是巨大的,我们在指定的工作岗位上提供了最为周到的服务。
志愿者的工作是对综合素质的考验,除了具备语言能力,还要坚强、认真、细心,确保在会议日程之余,让各国友人领略到北京的风土人情以及北外学生的精神风貌。有些细节是我们不曾想到过的,但我们仍旧努力做好。大会期间,有位完全不懂汉语的参会嘉宾身体不适,对饮食有特别的要求,志愿者便跟校内餐饮处反映、与校外餐饮部沟通定制一份合适的菜单;有一位92岁的高龄学者,出行有些不便,耳朵也有些背了,志愿者便随时在他身边陪同;很多学者是第一次来中国,在北京到处转转是必然的,志愿者便当起生活顾问。我们从不说“不”,即使自己不知道不确定的也一定要搞清楚,再给参会者一个满意的回答。
有时一天下来,我们已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可是,大家依然争着服务。我们是自豪的,被需要本来就是一种幸福!
我志愿 我感动 我收获
大会使每名志愿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世界性的学者,有机会和北外及外研社的老师一起工作,自然可捕捉到名人身上的光环,收获一份难忘的友谊。
与外国学者衣食住行的对话自然是一个练习英语的好机会,同时志愿者还有机会聆听学者的发言,分享世界领先的学术成果,甚至当面向学者问学术问题。有些志愿者就与一些学者互留了联系方式,便于以后进一步的交流。当然,聊天中听一听学者背后奋斗的故事也是宝贵的收获。这几天,我还观察到了很多学者值得我们学习的习惯:每当茶歇时,总有学者抱着笔记本电脑整理听课记录,甚至午饭也是在大致整理好材料之后进行,餐厅里也少不了三三两两的探讨。这些耳闻目睹坚定着我们每个志愿者服务大会和不断学习的热情。
在服务的同时,志愿者收获了很多赞许的目光和话语。与会嘉宾都把志愿者当自己的朋友。还有外研社的老师们,他们和志愿者一起忙里忙外,志愿者也亲切的喊一些年轻老师“哥哥、姐姐”,认真听从他们的指导,出色完成工作。会议结束前,AILA主席Martin Bygate教授要和全体外研社的老师以及志愿者合影留念,那天的气氛非常活跃,大家激动地喊着“harmony”,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志愿活动中涌来又流走的是一件件的小事,但打磨不掉的是颗颗炽热的心。所谓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微小反映品格。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让志愿者们深切感受到,被需要,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幸福,一种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