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6日,“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是2012年“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第一期,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举办。
本期研修班上,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文秋芳教授和王克非教授结合实际范例,详细讲解外语科研项目的类别、评审原则、项目设计、申请步骤与注意事项,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外语教师设计和申请外语科研项目的能力,推动高校外语学科发展,促进外语教学与学术团队建设指明方向。
课程介绍:理清思路,确定目标
文秋芳教授在开班的课程介绍中即给参班教师确立了课程目标,并严肃了考勤纪律,以期大家能够确实在两天的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课程目标涵盖三个层级:了解 主要人文社科类项目及其评审的概况,熟悉 项目设计的主要流程及其注意事项以及掌握 项目申请书的填写要求及其注意事项。在之后的课程中,两位教授不断用讲解、实践、讨论、反馈、总结几个步骤的重复来夯实研修内容,用A very intensive, enjoyable, and productive course(高强度、高愉悦、高产出) 来让教师感受Enriching and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丰富而难忘的经历)。
专家指南:宏观阐释,扣住细节
王克非教授根据现有的科研项目的申请种类和申报条件为大家做了详细说明,并结合自身经历给予教师针对自身条件最为合理的申报项目解答。此外,王教授还为教师们讲述了近年内的立项情况和专家评审阶段考虑的要点,比如选题要有意义,具备宏观视野;实证部分要有工具论证,条理清楚、过程明确;项目是团队合作,要多次进行集体论证等。最终,王教授给出了两个关键词:机遇、坚持。机遇需要有夯实的基础作为铺垫,而坚持是收获最终果实的辛勤耕耘。
文秋芳教授由“学位论文题目与科研课题有何异同?”引发学员思考,解读了部分参班教师以往申报选题的误区,并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大家以平时的行动教学研究提炼选题,按步骤组织语言填写项目申请书及其中的各个细节。文教授强调,研究课题的因果并不是整理成文的顺序,要调整为读者能够看懂的流程;选题不能只求独特,要确保它的可操作性并能够资政惠民;项目的申报不是简单的一个动作,而需要大量的前期研究、文献阅读及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实际演练:实例在案,群策群力
为了让参会教师能够真正理解讲述内容,两位专家准备了大量真实案例,其中既包含自己和学生成功或不成功的史料,也有参会教师蓄势待发的准备素材,并采用“每人一点、集思广益”的研修形式让参会教师体会成功案例的厚重,分析未成功案例的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在大班专家引导式的教学开悟之外,还有小班tutors带领的同行间深入探讨,带有项目书的教师还在研修班结束后得到了专家的亲自指点。
学员日志:教学反思,学有所得
每一天的研修结束之后,都会有一个特色环节:收集教师们的反思日志。从教师们的反馈中,专家确认哪些知识已经被接收,哪些问题可以尽快解决,哪些内容需要在未来提供。可以说,这不仅是教师对自身学习程度的认知和总结,也是研修班不断改进的前提和方向。
学员日志摘抄:
l 从项目选题到最后填写申报书,中间是一个扎扎实实地做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有了扎实的前期准备,才有收获的可能。
l 填写项目申报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研究方法的过程。要学会提炼思想,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确研究目的,提出重点难点。
l 申报是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不是最终目的。申报者众多,但成功者少,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科研需要不懈的精神,需要在多次机会中抓住学习的本质。
两天的研修结束,文教授给大家做了总结,并回顾了课程开始时的目标。参会教师表示,通过本期研修班不仅了解了科研项目的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确立了自身最适合申报的项目目标及努力方向,还有许多其他收获,如两位专家在两百多人的大班课堂上调动学习气氛的方法,引导大家如何措辞得当以促进学员间的批评和互相学习,将学员提出的问题首先视为教师本身的问题来引导师德建设等。最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英分社常小玲社长介绍了外研社在今后的研修计划、学术著作及期刊出版、网络资源等方面给予教师们的支持。本期研修班是2012年“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首期,全年还将有更多不同主题、形式的系列研修班陆续呈现,为教师的教学科研保驾护航。
资源下载:
文秋芳教授 PPT
王克非教授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