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外语教育高层论坛成功举办
2012/11/16
11月9日,由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英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2年中国外语教育高层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逸夫楼举办。来自国内20余所重点大学外语院系领导、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亚非学院、法语系、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多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梅仁毅教授和德语系殷桐生教授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的交流与讨论。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外语学科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外交部政策司副司长吕录华、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处长刘向虹、我校党委书记杨学义、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主持。
会场全景 | 外交部政策司吕录华副司长 |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在致辞中表示,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举办本次论坛,既是向十八大献礼,也是自觉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体现。杨学义书记从国家利益的角度阐述了外语学科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这一议题的重要性,表示北外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培养造就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的摇篮。
外交部政策司吕录华副司长、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赵秀凤教授分别作了主旨发言。吕录华副司长发言的题目为“当前国家形势与我国外交战略”。他首先介绍了当前世界的整体形势,世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复杂的变化。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外语学科发展与国家战略”体现了很高的宽广的视野。他认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要有家国情怀,要兼通中外文化,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国际的大势,也要了解世界的形势和发展大势。
石坚教授以“质量、能量与竞争力——外语教育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为题,分析了当前英语专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认为综合、全面,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培养、学生内涵的塑造应该是英语专业办学的主要的理念和指导思想。他指出二十一世纪的职场需要毕业生具有三个技能,即基本技能,包括阅读、写作、数学、演说和倾听,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及推理能力。接下来石教授结合四川大学教学改革的做法,探讨了如何通过实施教育宽口径专业培养方式,培养每个学生自由全面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潜质和能力,从而将创造性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中。
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教授 |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教授 |
孙有中教授发言的题目为“加强区域和国别研究,拓展外语学科内涵”。他针对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以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指出区域研究和国别研究——即对特定的民族、国家或者是文化区域展开研究——是外语专业发展的一个途径。并探讨了在这份方向的建设过程中,应以英语为主,中文为辅,大量课程用英文开设,也可以用中文课程加以补充。
赵秀凤教授以“见风使舵,借船出海——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能源舆情和产油国国别研究”为题,结合石油大学的能源背景和企业资源,介绍了本校在英语专业改革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成立了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进行国际能源舆情研究和国别研究,为石油能源的信息传播提供支持,创办了《能源舆情》期刊和“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网站”。英语专业的师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极大锻炼,找到了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一条新路。
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刘向虹处长 | 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赵秀凤教授 |
继三位院校领导的发言之后,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刘向虹处长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做了主旨报告。她指出,近年来高校外语学科专业建设、学科内涵扩展得到很大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经济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需要看到,近几年来外语学科专业点的过快增长,客观上给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接下来刘处长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意见。她赞同高校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做法,但指出复合型离不开基础性,尤其是本科阶段;并一定要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和人文性,坚持以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为导向。最后刘处长介绍了下阶段推动外语专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措施:鼓励各高校抓住机遇、牢固的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育人观、以特色求发展、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和完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评价体系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与会专家热烈研讨 |
与会代表合影 |
在下午圆桌讨论阶段,与会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分别结合各自学校,就外语学科如何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各抒己见,达成了许多有意义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