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2021/03/01
目录
专栏:英语二语加工机制研究
(特约主持人:陈士法)
【主持人语】
(中国海洋大学 陈士法教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逐渐丰富。为反映这一发展趋势,本期特推出“英语二语加工机制研究”专栏。该专栏展示了国内学者利用行为、眼动、脑电等不同实验研究方法,针对英语二语学习者进行的不同语言方面的加工研究(词汇、句子、语码转换、隐喻)。陈士法等一文利用词基-整词的掩蔽启动实验,研究了语义透明、半透明和晦涩3类英语二语后缀派生词的加工机制,发现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后缀派生词的加工机制为整词提取。胡杰辉一文通过汉英权力词空间隐喻一致性判断任务,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权力抽象概念的加工模式,认为双语者权力隐喻认知受到个体感知觉运动经验的影响,特定母语经验相关的空间隐喻映射机制不会自动投射到外语之中,概念系统可能存在模态和非模态双加工机制。官群等一文利用眼动实验研究了文本特征(整合难易程度)和个体差异(工作记忆容量)对词汇信息与文本知识整合的影响,发现了即时整合效应,即不同的文本特征在眼动指标上存在差异,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词汇与文本整合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段继香、姜孟一文基于脑电实验,通过跨语言启动范式的图-词匹配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英双语者词汇加工中是否存在语码转换效应及其非对称性问题,发现汉英转换与英汉转换都在N400成分上产生了语码转换效应,但两者的转换效应未表现出非对称性。
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后缀派生词的加工机制研究
陈士法,邱靖茹,彭玉乐,张雨晴
摘 要:本文利用词基-整词的掩蔽启动实验范式,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词对的启动效应,研究了中国学习者语义透明、半透明和晦涩3类英语二语后缀派生词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1)3类英语二语后缀派生词启动效应显著,且其均与纯正字法启动效应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与纯语义启动效应之间差异显著;2)3类英语二语后缀派生词的启动效应之间差异不显著。据此,我们认为3类英语二语后缀派生词启动效应的诱因均为启动词-目标词之间重叠的纯正字法信息;语义透明度不影响英语二语后缀派生词的加工;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后缀派生词的加工机制均为整词提取。本文支持Butterworth(1983)提出的整词加工模型。
关键词:英语二语加工;后缀派生词;语义透明度;整词加工模型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模式与权力空间隐喻认知的交互作用研究
胡杰辉
摘 要:双语者母语和外语模式下的隐喻认知机制是否一致是双语认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汉英权力词空间隐喻一致性判断任务,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权力抽象概念的加工模式。结果发现语言模式与权力隐喻认知存在交互作用。母语模式下,相对于权力空间隐喻一致条件,受试对隐喻不一致条件的判断反应时显著增长。外语模式下,高、低水平组受试在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没有显著差异,英语水平与隐喻一致性效应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特定母语经验相关的空间隐喻映射机制不会自动投射到外语之中,双语者抽象概念系统可能存在模态和非模态双加工机制,二者协同共存。
关键词:双语加工;权力词;空间隐喻;具身认知;语言模式
英语二语阅读过程中词汇与文本整合的眼动研究
官 群,李一菲,李新国
摘 要:成功的阅读者会将读取的词汇信息与文本和知识表征进行整合。本研究针对英语二语阅读设计了眼动实验研究文本特征和个体差异如何影响阅读者的整合过程。文本特征是影响眼动各指标实时词汇与文本整合难易程度的4个指代条件(直接、转换、推论和控制),个体差异特征区分了二语者的工作记忆能力。针对整合焦点,即目标词(如the explosion)区域的眼动指标(平均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以及阅读实时整合的指标(凝视时间、跳读率和回视时间)验证了显著的文本即时整合效应,证明直接指代和转换指代是文本整合实时加工的满足性文本特征。此外,高工作记忆的二语阅读者能对较难实时词汇与文本整合的推论文本产生实时激活机制,说明工作记忆容量是文本阅读的中介变量,是影响词汇与文本整合效果的关键性个体差异。
关键词:词汇与文本整合;眼动技术;工作记忆;即时整合;英语二语阅读
熟练汉英双语者词汇加工中语码转换效应的ERP研究
段继香,姜 孟
摘 要:本文基于ERP技术,通过跨语言启动范式和图-词匹配判断任务,考察了熟练汉英双语者词汇加工中是否存在语码转换效应及其非对称性问题。研究共包含两个实验,均为单因素三水平(转换条件:语码-任务双转换、任务单转换、无转换)受试内设计,因变量为受试加工图-词匹配任务时的行为和脑电数据。反应时和脑电数据均显示,汉英与英汉都在N400成分上产生了语码转换效应,但两者的转换效应无显著差异,未表现出非对称性,这可能与受试二语的熟练程度比较高有关。
关键词:汉英双语者;词汇加工;语码转换效应;非对称性;ERP技术
专栏:基于语料库的语言/语篇对比研究
(特约主持人:梁茂成)
【主持人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梁茂成教授)
近年来,语料库大数据在各行各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基于语料库大数据的语言学本体和交叉学科研究方兴未艾,其中借助语料库开展汉外语言对比研究和跨文化语篇对比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为此,本期推出“基于语料库的语言/语篇对比研究”专栏,收录的5篇论文各具特色地展示了语料库在语言/语篇对比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郑国锋等一文基于自建的英汉语平行叙事语料库,系统对比了英汉语视觉路径表达,发现现代英语更具有卫星框架语言特征,而现代汉语更具有对等构架型语言特征;吴光亭、杨连瑞一文借助多个语料库,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数值型范围变动语和非数值型范围变动语,发现数值型范围变动语在两种语言中基本存在相互对应关系,但非数值型范围变动语仅存在部分对应关系;张乐一文在评述对比短语学的核心理念、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it外位结构为例,利用自建的英汉期刊论文可比语料库,展示了英汉短语对等考察方法;赵永刚一文采用语料库辅助的话语-历史分析法,从多个维度考察了《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在并购报道中对中国企业形象的不同建构,发现中美媒体分别塑造了中国企业相对正面和非常负面的形象,《中国日报》对命名、论辩和视角化等话语策略的运用明显不足;部寒、王立非一文通过自建的企业财务英语语料库,对中美企业财务语篇的可读性、词汇复杂度、句法复杂度和连贯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财务语篇词汇的熟悉性较强且局部连贯性较高,但具体性、可意象性和意义性较弱。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视觉虚拟位移路径表达对比研究
郑国锋,舒丽敏,吴叔尉
摘 要:以英汉语视觉虚拟位移的路径语义为对比基础,以自建的英汉语平行叙事语料库为数据来源,研究发现:首先,英汉语视觉虚拟位移事件路径概念可由动词和卫星表征,零路径在英汉视觉路径表达中均占较大比重;一般路径动词和视觉路径动词都可表征路径信息,前者在英汉语中都较为常用;英汉语都存在大量零路径模式,特别是汉语。其次,英语不存在视觉路径动词;汉语习惯用趋向动词和副词来表征路径,英语倾向于使用介词和副词;汉语零路径模式所占比重更大,且呈现方式更多样化。据此,我们认为现代英语更具有卫星框架语言特征,现代汉语更具有对等构架型语言特征。
关键词:语料库;视觉虚拟位移事件;路径表达;视觉路径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模糊限制语对比研究
——以范围变动语为例
吴光亭,杨连瑞
摘 要:本研究借助语料库主要从语义和搭配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中的数值型范围变动语和非数值型范围变动语,发现数值型范围变动语在两种语言中基本存在相互对应关系,但非数值型范围变动语仅存在部分对应关系;两种语言中的范围变动语在语义和搭配方面既有差异也有共性。本研究的一些新发现可以为英语教学、英汉翻译实践和跨文化交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范围变动语;语料库;对比分析
基于英汉期刊论文可比语料库的对比短语学研究:背景、理念和方法
张 乐
摘 要:对比短语学是对比语言学在短语学视角下新的研究方向,其研究焦点是两个及以上语种之间在短语层面上的相似和殊异。本文首先评述对比短语学的核心理念、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随后简要介绍英汉学术语篇对比研究和期刊论文可比语料库的建设需求。最后,以it外位结构为例,通过构建英汉期刊论文可比语料库,展示短语对等考察方法,以期为英汉学术语篇对比、翻译实践、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提供支持。
关键词:英汉可比语料库;期刊论文;对比短语学;翻译对等
媒体并购话语中的中国企业形象对比研究
——一项语料库辅助的话语-历史分析
赵永刚
摘 要:研究采用语料库辅助的话语—历史分析法考察《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在并购报道中对中国企业形象的建构,发现中美媒体分别塑造了中国企业相对正面和非常负面的形象,《中国日报》对命名、论辩和视角化等话语策略的运用明显不足。基于以上发现,本文就对外媒体提升话语策略以提高读者接受度、塑造中国企业良好形象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语料库;话语策略;话语-历史分析法;媒体话语;企业形象
基于语料库的中美企业财务语篇可读性对比分析
部 寒,王立非
摘 要:本研究建立了约1800万词符的企业财务英语语料库,基于可读性研究框架及词汇复杂度、句法复杂度和连贯性研究框架,借助TAALES、TAASSC、TACCO等工具,测量并对比分析中美企业财务语篇的可读性。研究发现,中美企业财务语篇可读性存在异同:1)相比于美国企业,中国企业财务语篇词汇的熟悉性较强,但具体性、可意象性和意义性较弱, 因而增加了阅读难度;2)两类语篇的句法复杂度不存在显著差异;3)中国企业财务语篇的局部连贯性显著高于美国企业。本研究对商务英语教学具有一定启示,对我国海外上市公司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键词:语料库;可读性;财务语篇;词汇复杂度;句法复杂度;连贯性
语言与语言学研究
语用身份论视角下的元话语使用研究
——以应用语言学国际期刊论文为例
孙 莉
摘 要: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语用身份论分析英语母语学者在应用语言学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引言、文献回顾、讨论和结论4个部分的元话语使用及其身份建构情况,发现本族语作者在学术英语写作中运用元话语主要建构组织者、评价者和对话者3种类型的身份。组织语篇时,对语义衔接的导引显著多于对语篇内容的解释;表达评价时,评价自己的研究与评价他人的研究比例相当;与读者对话时,提及自己多于提及读者。这些结果对厘清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元话语使用与身份建构的关系、助力中国学者论文国际发表以及促进学术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语用身份论;元话语;身份建构;应用语言学国际期刊论文
自然会话叙事标记“你别说”的语义缺省空间
——行域例举、知域肯定、言域自指
朱冬怡
摘 要:鉴于已有研究对“你别说”在特殊语体情境下的语义描写与功能阐释的不足及其在话语标记语义演化脉络上的分歧,结合自然会话叙事语料,文章以Jaszczolt(2016)互动的缺省语义学模式以及沈家煊(2003)行知言三域的复句语义关系说为理论切入,分析了“你别说”叙事标记过程中以引介表达叙事话题见解为主的语用功能,并由此自下而上探究了其隐含的语义缺省空间。
关键词:“你别说”;语义缺省;会话叙事标记;行知言三域
韩国语的非典型宾语
赵新建,赵 娜
摘 要:韩国语宾语相关研究已逾百年,但因视角不一而结论多变。根据笔者的分析,韩国语的格助词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在考察典型宾语特点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分析时量、副词和否定等三种非典型宾语用法的语义特点,讨论隐藏在表面非宾语语义背后的宾语语义。这一过程具有很强的回溯推理的特点,即能从所有不同语境中提取出动宾关系,而使所用用法都回归常规动宾关系。这样做可以使论证更为简洁清晰,有助于研究者更加深入地认识格助词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韩国语;格助词;语义推理;非典型宾语;相对单义性
翻译研究
汉语翻译语体的识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胡显耀,何广宇
摘 要:对翻译语体或“翻译共性”的研究对于理解翻译的认知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汉语读者对汉语翻译语体的识别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设计遵循双盲原则,选取原创和翻译文本若干,让300名不同类型的读者判断所读文本的性质并选择判断的原因。研究表明:首先,被试读者总体上能够识别汉语翻译语体,总识别率与被试的英语专业水平成正比,但读者因素与能否辨别翻译语体无显著相关性。其次,文体因素对翻译语体的识别有显著影响,会话文体中翻译文本识别率最高,学术文体识别率最低。再次,读者主要依靠译文中译入语独特项、文本的简洁流畅度和句型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来识别翻译语体。
关键词:翻译汉语;翻译语体;汉语读者;问卷调查
翻译出版生产中的译者行为体系研究
郑剑委
摘 要:翻译出版生产是重要的翻译生产活动,但翻译出版生产中的译者行为并未得到充分考察。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借鉴布尔迪厄的行动者地位层级观,本研究聚焦翻译出版生产中译者与其他行动者的层级性联结和互动。根据译者行为与语言转化的相关性,将译者行为分为译内行为、译向行为和译外行为,从社会学视角建构翻译出版生产中的译者行为体系, 拓宽译者行为的范畴,丰富翻译出版学和翻译过程社会学研究。
关键词:翻译出版;行动者网络理论;译者行为;译内行为;译向行为;译外行为
“阻抗”的修辞意涵新论
——以吴宓译《钮康氏家传》中的阻抗式批评话语为例
刘 嘉
摘 要:博克对于分离与认同的修辞分析对我们重新审视翻译研究中的“阻抗”概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分裂性、对抗性只是阻抗的表象,其背后潜藏着求同的动机:一种力图打破现行秩序,在拆解后的废墟上重建新秩序的价值取向。以吴宓所译《钮康氏家传》为例,我们可以从其阻抗式批评话语的分离性与求同性这一组修辞特征中窥见阻抗之深意。有鉴于此,翻译研究中应避免对“阻抗”的简单化误读,通过考察文本内外的分离与认同手段,深入探求阻抗式话语在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丰富意涵。
关键词:阻抗;修辞意涵;翻译批评话语;吴宓;钮康氏家传
外国文学研究
从反讽性幽默到延宕性幽默
——《越境黑夜》中的幽默诗学
庞好农,刘敏杰
摘 要:艾克曼在《越境黑夜》中把反讽性幽默、冷幽默和延宕性幽默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幽默诙谐的话语以善意的调侃表达出来,借以沟通人际关系、交流情感、消解摩擦、促进相互理解,最终深化小说的反战主题。言辞反讽、命运反讽和戏剧反讽赋予这部小说以幽默、夸张和讽刺等特点,揭示了人性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演绎。违背人伦的冷幽默、误入歧途的冷幽默和令人泪目的冷幽默把冷幽默之“冷”渗透到小说的各个角落,与小说主题相得益彰,使文本建构布局浑然天成。延宕性幽默从伏笔、悬念和焦虑等方面展现人在真相延宕后的命运轨迹,由此发酵而出的幽默更显意味深长,揭示了人在各种危机中的心理窘境。
关键词:埃利奥特·艾克曼;越境黑夜;幽默诗学
论康拉德后期小说《机缘》的道德内蕴与悲观意识
卜杭宾
摘 要:康拉德后期小说《机缘》自问世百年以来,颇受学界的冷落。全书运用陆地—海洋二分的叙述架构,再现了爱德华时代社会语境的嬗变,表达了康拉德对转型时期道德缺场的忧思。在直刺现代文明痼疾的同时,作品聚焦个体异化与幻灭的精神状况,而小说结尾乐观愿景的表象之下依然浸润了浓厚的悲观意识。《机缘》赓续了康拉德一贯的艺术主旨,将社会透视、人性考量与道德叩问冶为一炉,寻绎文学观照人类普遍境遇和苦难灵魂的永恒价值,是一部兼具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的佳作。
关键词:康拉德;机缘;道德内蕴;悲观意识
论吉皮乌斯诗歌创作中的死亡主题
武晓霞,周林林,司丽杰
摘 要:吉皮乌斯是俄国象征派老一代的代表人物,素有“爱情和死亡歌者”的雅号,死亡主题是其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她把对死亡的认识和思考贯穿于自己的宗教思想和美学探索之中,通过对死亡的书写,叩问生命的意义,表达内心的各种感受。无论是直白的表述,还是隐晦的折射,死亡这一重要意象在吉皮乌斯的诗歌作品中屡屡可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精神上的追求,也呈现出诗人世界观的实质。
关键词:吉皮乌斯;象征派;死亡主题
武田泰淳《富士》中的疯癫叙事
史 军
摘 要:作为战后派作家武田泰淳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富士》涉及作者人生的诸多课题。精神病人们种种“疯癫”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对战争秩序的批判和对责任意识的反省。将精神病患者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医护人员始终以观察者的身份去凝视他们的内心,进而进行治疗收效甚微;而放弃观察者的立场,以患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是必然之路,这也关乎个体混沌且神秘的本质。“灭亡”如影随形,是作品的基调,作者坚定地认为在面对“灭亡”时必须要关注个体的存在。
关键词:武田泰淳;富士;战争批判;疯癫叙事
相关阅读:
【声明】感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493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