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暑期研修 | 以研促教:学用并行覃思课例研究,教研结合助力全面发展
2022/08/01
7月21—22日,外研社2022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三期——外语教学中的课例研究:原则与方法研修班在线上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邱瑾副教授和李婧副教授主讲,围绕课例研究的理论源起与流变发展、实践路径与案例剖析、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及其对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系统讲解和深入指导,与来自全国300余所院校的近400名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基于课堂教学开展课例研究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通过教研结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报名通道持续开放中8月6日前可无限次观看视频、反复学习!
外研社2022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持续创新研修体系,汇聚外语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传播前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研究成果,助力广大外语教师修炼育人素养,提升教研能力,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本期研修主题“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根植课堂的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集教师合作、反思、教学改进于一体。希望参班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深化对课例研究的理解,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研究成效,促进专业发展。
追源溯流,明理强基
王蔷教授以“课例研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题,阐明课例研究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核心,重视团队协作的内涵,结合实践案例深入讲解课例研究实施模式,强调树立融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发展于一体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统一。王教授表示,教师要避免盲目追求技术理性而迷失专业发展方向,要不忘初心,积极构建新式的教学学术概念。期待更多外语教师加入对课例研究的探索中,把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与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紧密结合,把践行课程理念、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视为己任,将植根课堂的教学研究和教育创新作为专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与价值追求。
王蔷教授
张虹教授在“国内外课例研究综述(2009—2022)”主题讲座中,以“study in lesson”“study on lesson”“study for lesson”三种对课例研究一词的解读引入,梳理世界范围内课例研究的理论源起与变迁,并讲解其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在此背景下,张教授辨明研究问题,确立研究方法,开展数据检索,详析研究结果,指出国内课例研究现存问题,建议未来研究应时刻谨记以促进学习发生为出发点,聚焦其长期效应;不断深化理论认知,提升研究的“质”与“量”;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加强对英语学科与高校教师的关注。
张虹教授
精研课例,承思启行
邱瑾副教授就英语写作教学开展课例研究,从学情分析入手,挖掘学生的实际困难与需求,结合课程大纲设置教学目标,设计涵盖不同认知活动等级、融语言和思辨于一体的目标任务,创设交互社会文化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在多轮教学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细化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设计、优化中介工具,通过语言输入、反复操练、适时提供语言支架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协同发展。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邱瑾副教授详细介绍课例研究论文写作方法,将其提炼为选题构思、文献综述、计划起草和修改完善四阶段。邱老师建议,选题时可综合考虑并判断其是否具备源于现实、始于反思、具体可行和答案开放等优秀选题特征;撰写综述时应善于搜索、仔细甄别、注重时效、简明扼要;起草计划时需规划时间、协调合作、明确问题、贯彻理论;修改完善时可重点关注题目与摘要、数据分析与解读、行文逻辑与表达。
邱瑾副教授照片
李婧副教授在德语词汇教学为主体的课例研究中,基于教学需求、现状及已有研究成果确定研究重点,以产出导向法理论指导研究设计,以有效促进“学用结合”为研究导向,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划分词汇、语法、课文三大教学模块,在四轮教学实践中持续收集反馈数据进行调整,逐步解决“学用分离”问题,并从理念定位、实施路径和设计原则三个方面对此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课堂词汇教学模式做出总结。随后,李婧副教授以此项研究为例,分享课例研究中教研团队组建、教学设计实施、数据收集反馈等阶段的具体实施策略,深入分析如何把握环境契机、选择核心团队成员、听课专家及同行;细致讲解教学设计的概念、方法和具体操作;结合实例展示研究中观察、自我报告和学习成果等重点数据类型和收集手段。
李婧副教授
教师为本,助力发展
张虹教授以“课例研究:促进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催化剂’”为题,聚焦课例研究对高校外语教师学习及其将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影响。张教授收集详实的教学观摩笔记和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课例研究可使教师认知丰赡,并促进其将教学实践理论化,以及基于理论和研究数据开展实践。与此同时,开展课例研究也为教师带来诸多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挑战,张教授建议外语教师在实践中主动组建团队互助共进,积极争取院校政策支持与专家指导,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张虹老师PPT封面
实践新方法,生发新思想
为强化参班教师学用结合能力,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本期研修班特别设置基于《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五单元的教学设计活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曾光老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索奇伟老师、电子科技大学吴菲老师、文山学院李永仙老师、北京武警特警学院杨戈老师、南京工程学院杜娟老师分别代表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四位主讲专家从不同视角和层面给予点评,为各组优化教学设计作出针对性指导,帮助参班教师深化研究理论认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强化研修学习效果。
小组汇报代表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毕争老师和郭清莹老师主持。为期两天的研修中,参班教师认真思考课例研究理论内涵与实践策略,积极运用所学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主动探索教学提质增效与自身发展路径。期待教师们未来继续运用研修所学提升育人成效,以教研结合促进专业发展。
毕争老师
郭清莹老师
*包括本期研修班在内的“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特别设置为期两周的回放,便于参班教师复习消化。
外研社将继续努力推动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帮助教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助力外语教师做好“经师”、善为“人师”,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反思日志摘录
本次研修主题课例研究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是经过两天的学习,四位金牌专家给我们呈现了有骨有肉的学术大餐,他们从理论的梳理解读,到教学的实践应用,再到如何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申请课题,讲解面面俱到。专家们结合个人及团队的亲身经历和感触为我们分享了最接地气的实例及实践过程,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听着听着自己有了想要研究课例的冲动,着实激发了我的热情。
——王老师 西安工业大学
感谢三位老师今天的详尽分享,风格不一,主题不同,却真切感受到了她们的赤诚之心。李婧老师的讲座让我对如何创建课例研究教研团队,如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收集有了初步认识,希望以后的工作中,能像李老师一样,发自内心地说“我特别喜欢教学,我超爱教学,我也很会教学”。邱瑾老师的课例研究论文写作讲座也是干货满满,详细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流程、方案、写作计划示例,建议很有指导性,让课例研究新手可以有参考地进行尝试。张虹老师的讲座让我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行动、有方法的教研学者,她用研究实例印证深入教学可以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科研,对我这种直觉型教师很有启发。
——赵老师 平顶山学院
今天觉得最大收获之一是各小组的备课分享和专家点评,之前阅读了教材,也参加了小组讨论,感叹集体的力量很强大,大家经过讨论可以碰撞出很多火花和精彩的想法。下午问答环节王教授又详细分享和解释了基于活动观的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感觉非常受启发,同时也感叹中小学教师有这么优秀的学者对他们的教学进行指导。而我们作为高校教师,虽然这方面的支持没有中小学多,也要克服困难,组建教学团队,进行课例研究,不能让学生考入大学后反而接受杂乱无章的教学。
——周老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今天的讲座非常接地气,专家们用自己亲身体验介绍课例研究、科研写作、论文发表的全过程,非常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对于广大一线的高校教师来说有很强的指导性,对未来如何开展研究也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会组织类似的实践共同体,把磨课、课例研究、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结合起来,更好地助力教师职业发展。为四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鼓掌,为她们的学术精神喝彩,对外研社的精心组织表示衷心感谢!
——王老师 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