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暑期研修 | 以研促教:理解生态语言学理论前沿,探究生态话语分析方法
2022/08/18
8月8—9日,外研社2022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八期——生态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研修班在线上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何伟教授主讲,围绕生态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前沿话题与研究案例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讲解,助力来自260余所院校的300余名参班教师熟悉生态语言学理论,把握前沿,提升领域内研究能力。
外研社2022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汇聚外语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不断创新研修体系,传播前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研究成果,助力广大外语教师提升育人素养和教研能力,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本期研修班聚焦生态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参班教师深入理解生态语言学其背后的生态哲学观,掌握生态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索学科前沿,促进专业发展。
厘清生态语言学学科本质,理解研究范式
研修伊始,黄国文教授分别从学科的定义、兴起、发展与研究现状介绍生态语言学这一新兴学科。黄教授指出,生态语言学是语言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互动中的作用。黄教授认为,生态语言学的兴起受到了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态问题的影响。在经历了“语言转向”和“话语转向”之后,语言学研究者开始以生态中心论为指导,掀起了语言分析的“生态转向”。生态语言学的早期研究范式主要包括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前者认为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环境对语言的作用,后者则强调语言对环境的影响,认为语言使用、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必须以维护人类社会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出发点和终结点。黄国文教授强调,生态语言学具有良好的学科发展前景,它不仅顺应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更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生态意识,研究者应“思,以生态语言学为本;行,以生态语言学为道”。
华南农业大学 黄国文教授
何伟教授从研究缘起、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理论基础等多角度比较了批评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生态话语分析等话语分析范式之间的异同。生态话语分析是在生态哲学观指导下的一种生态语言学研究范式,是对韩礼德模式的发展。与其他三种范式相比,生态话语分析具有宏大的研究目的、广泛的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步骤,以及开放性的理论基础,这些得益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其应用与超学科性质。何教授总结,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范式,生态话语分析既具有解构性质,又具有建构性质。为促进人们生态行为的改善,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何教授鼓励研究者采用“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对话语的生态性及语言综合特征进行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何伟教授
明晰生态话语分析指导思想,示范研究方法
黄国文教授首先阐述了生态话语分析的指导思想——一条基本假定(以人为本)和三条原则(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制约原则),随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这些指导思想应用于分析中。通过对中国古代典籍的引用和分析,黄教授指出,良知原则主要指生态良知,它是由于人类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存论意义上的关联,从而产生的一种关爱、保护自然的自然、自觉、自愿的‘善’的观念。每个人首先以“我”为中心,如何对待其他生命形式则取决于其与“我”的亲疏关系,这些亲疏关系可从不同维度(如地理、时间等)定义,这就是亲近原则。制约原则指人类行为受到三个层次的制约:个人良知和修养的制约,社团“乡规民约”的制约,社会、政府机构的法制制约。黄教授指出,假定是前提,何时采用何条原则则视问题的性质而定,很多情况下三条原则并存。
黄教授指出,生态哲学观对于生态话语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每个研究者都可以有自己的生态哲学观。在介绍英国学者Arran Stibbe提出的三种话语类型:有益性话语、破坏性话语和中性话语之后,黄教授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了同一类型语篇的不同性质、同一语篇的不同归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对语篇类型判断的影响,介绍了如何在语境中解释话语。黄教授勉励大家,如何用我们的生态哲学观叙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值得各位研究者继续思考并为之努力。
何教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介绍了基于经验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和逻辑功能建构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评价系统、主位系统、衔接与连贯系统、逻辑关系系统等理论,示范了如何使用上述理论进行生态话语分析。。以何教授指出,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指导人们的生态行为,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才是生态话语分析的目标。
实践生态话语分析研究,推动本土创新
黄教授从“故事”这一概念入手,介绍了自己从事和谐话语分析的经验。黄教授深入阐述了提出和谐话语分析的哲学根源,以及和谐话语分析的目标与原则、理论指导、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和谐话语分析的基本假定是“以人为本”,理论指导主要为问题导向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黄教授强调,国内研究者思考话语的生态分析时,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价值取向,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何教授先后分享了教材话语和广告话语生态分析的案例。环境危机是当前影响人类社会的重要议题,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教科书都应该关注生态议题。何教授以具体文献内容为案例,介绍了内容分析法、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理论在教材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并介绍了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有关植物的话语特点,指出深入研究教师对自然和环境的认识及其主导信念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何教授以环境保护类公益广告话语为研究对象,以及物性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其生态属性进行了解读,揭示了环境保护类公益广告话语生态意义的体现方式,结合研究发现,何教授建议,环保公益广告应多采用心理过程表征方式,多采取非人类生命体作为小句信息的出发点,并在拟人手法的使用上多关注其生态价值的凸显。
在总结与反馈及问答交流环节,两位主讲专家就参班教师提出的生态语言学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专业的解答,进一步帮助参班教师内化研修内容。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段长城副社长和许一丹老师主持。两天研修之旅紧张而充实,参班教师认真撰写反思日志,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并将分组讨论的成果进行了汇报分享,对生态语言学理论、方法、前沿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助力今后开展生态语言学相关研究。各位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深入了解了生态语言学的全貌及前沿动态,提升了分析研究能力。
武汉工程大学 王伟
华南农业大学 陈喜华老师
郑州科技学院 郭凤霞老师
上海大学 叶玮玮老师
吉林农业大学 李圣爱老师
湖北工业大学 陈燕琴老师
河南科技学院 杨倩老师
外研社高英分社 段长城副社长
外研社高英分社 许一丹老师
*包括本期研修班在内的“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特别设置为期两周的回放,便于参班教师复习消化。
外研社将继续努力推动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帮助教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助力外语教师做好“经师”、善为“人师”,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反思日志摘录
我本人的专业方向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今天的学习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生态语言学的发展为翻译学带来了崭新的启示和指导,同时也证明了运用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学科的可行性及重要性。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并且在许多方面具有类似性和同构性。因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于翻译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今后我将尝试从这个方向对我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谢老师 泉州师范学院
在参加研修班之前,我对生态语言学的了解甚少,理解也比较狭隘。听完黄老师的介绍,我对生态话语和话语生态的区别有了大致的了解。黄老师的讲解比较细致,介绍了一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也列举了很多例子,讲练结合的方式比较容易让学习者接受......听了讲座之后,我的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不再固封于“生态”字面的含义。何老师介绍的有关教材的生态问题,对于实际课堂教学中教材的选用、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都有裨益,有益性语篇的选用也对学生价值观引领起到一定的作用。
——张老师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生态语言学,内容非常新,原来研究语言还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当前全球都非常棘手的生态问题!黄国文和何伟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通过举各种例子,让我这个小白对生态语言学有了大概的了解,更深入的理解还需要研读更多的文献。在暑假懒散好久的情况下,听了一天,身体感觉非常累,但是脑袋非常充实,热血沸腾!
——郭老师 郑州科技学院
今天黄教授和何教授关于生态话语分析的讲解,使我明白了如何从生态语言学角度进行语篇分析,何教授对教材的生态话语分析印象尤甚,给了我做生态话语分析的灵感,接下来我会借助黄教授讲授的生态话语分析思路把灵感变为科研论文或课题!
——陈老师 鲁东大学
乐思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