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培训师高级研修班

2018.11.03 - 2018.11.05 北京

主讲专家: 黄伟东田原郎华周玲冯捷蕴

价格:¥8900.0

 

我要报名154143359900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多元文化的跨国交往与日俱增,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磊石跨文化学院从2016年起每年定期举办“跨文化培训师高级研修班”,旨在培养中国商业与教育领域的跨文化领军人才,提升中国企业与教育的全球化水平。本届研修班定于2018年113-5北京举行,特别邀请国内外顶级跨文化沟通专家及大型跨国企业管理者主讲。

一、研修宗旨

通过三天的密集培训,跨文化沟通专家及跨国企业成功的实践者们将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小班授课与辅导,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系统地梳理跨文化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以掌握跨文化实际培训技能为目标,辅以丰富的跨文化案例与实战经验分享,启发引导学员实际动手设计跨文化沟通培训项目和跨文化沟通课程大纲与教学内容。

二、研修收获

    掌握国内外重点和前沿跨文化理念与理论

    接触大量鲜活、实际的教学案例与商务场合跨文化案例,学会设计教学辅助活动,在实践中掌握如何设计和教授不同的跨文化培训课程

    获得国内外前沿的跨文化培训资料

    获得美国跨文化交流学院(ICI-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stitute)的证书与学分

    优秀学员将获得“国才考试”2019年5月高级/高端体验机会一次,免除考试费用(考试费用为580/1280元)

    课程结束后,学员将受邀加入由国内外跨文化领域专家、企业顶尖人才及高校教师共同组成的跨文化学习精英社团,享受终生协助与支持。

三、课程大纲

本次研修班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

    如何定义文化、文化概括和文化偏见

    如何运用几个模型来比较自身文化和多个文化

    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管理方式

    如何进行跨文化培训需求分析

        1. 符合学员需求的学习目标

        2. 适合学员的学习方式

        3. 有效的课程内容

    不同文化情境下,如何根据不同学习方式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

    如何评估各种机构(如跨国企业、大学和非赢利组织等)对跨文化培训抵触的原因

    针对各类跨文化培训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专设企业跨文化经验分享论坛,邀请知名跨国企业高管分享跨文化管理经验和案例

    能够在三天的集训当中,理论结合实际,设计出跨文化教学的课程大纲或为企业做跨文化培训的项目

四、研修对象

    对跨文化领域有极大兴趣,并志愿成为跨文化培训师与专业顾问的企业各岗位人才和高校外语、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专业教师

    能用英文听课并沟通(中英文授课,不提供翻译

    有海外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最佳

黄伟东

磊石跨文化学院创始人、中央组织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讲座教授。曾先后担任全球500强的英国联合道麦克零售国际公司(AlliedDomecq)国际运营主管及中国常驻代表、美国Datahouse公司副总裁、北京派力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2003年创立磊石跨文化(4stones),是中国本土较早专注于跨文化管理、全球领导力发展的专业机构之一,是中国大陆接受美国跨文化交流学院(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Institute)特别培训项目培训的第一人。从2000年起,在多所中外大学里兼职教授跨文化沟通和管理课程。为上百家中外跨国公司及组织设计并教授跨文化培训项目,还是多家财富500强企业中国外籍高级管理人员的跨文化教练。在《中国企业家》、《世界经理人》、《中外管理》、《经理人》、《人才资本管理》等杂志上发表近30多篇专业文章。曾参与罗伯特·莫兰教授《跨文化管理教程》(第六版)的编写,撰写了《Pfeiffer2010年领导力手册》(英文)关于中国领导力开发一章,2014年在美国出版GlobalMindsetLeadership:NavigatingChinaandUSBusinessCulture(合著)。

田原

磊石跨文化学院院长。田原博士加入磊石跨文化学院之前,代表美国教育机构从事海外教育十余年,曾任斯坦福大学中国校区主任;曾任美国CIEE国际教育交流协会(CouncilOnInternationalEducationalExchange)北京学术中心主任。田原博士也为一些企业提供跨文化商务沟通与国际商务礼仪培训,客户包括中化集团、中化农业、中粮、美国康菲石油、远大集团等。田原博士曾先后担任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的全职教师;曾在美国雷鸟商学院沉浸式语言项目任教;接受过美国华盛顿礼仪学院(WashingtonSchoolofProtocol)和美国跨文化交流学院(ICI-The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Institute)的培训与认证。

郎华

现任潍柴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兼潍柴国际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并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美国普渡大学商学院管理硕士学位。先后受聘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和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和讲座教授。 自1996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多年在跨国企业担任高管,全面负责区域内战略规划、投资并购、营销、生产、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2007年起任美国特雷克斯公司中国区总裁、亚太区业务总裁。之前历任美国约克空调公司亚太区全面质量管理总监兼中国华东地区总经理,亚太区战略发展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并先后在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JWChilds亚洲地区任高管及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工作。

周玲

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员工关系委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心理学专业首届在职研究生,获得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IPMA)资格认证。现任职于微软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部 员工关系高级经理;历任思科系统公司亚太区 员工关系高级经理,荷美尔食品有限公司负责全面的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 具有二十多年外企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近十年聚焦500强跨国公司员工关系管理。在劳动法务、裁员管理和风险管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标准化流程,培训指导业务经理和人力资源经理实操,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与双赢的目标。擅长处理低绩效或沟通困难的员工。

冯捷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英语研究所所长,“跨文化交际学”学科带头人,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博士。教育部“国家级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商务知识名师,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近十年担任《跨文化交际导论》课程主讲人,近两年担任《中国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新生研讨课主讲人。担任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培训专家,为71个一带一路国家400多位商务官员主讲“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担任国家外文局“中国企业走出去”培训专家,授课对象包括:保利科技有限公司、中海油集团、海南航空、中国京安进出口贸易公司等。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1项北京哲学社科项目,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著有《中西媒体危机话语的对比研究》、《跨文化商务话语的研究》(出版中)等,主编《国才考试备考全攻略(高级)》。研究方向为跨文化商务沟通、商务话语分析、新媒体与营销、旅游与文化遗产研究。

认知差异,探索路径,促进沟通 ——记2018“跨文化培训师高级研修班”

 

2018年11月3—5日,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磊石跨文化学院和美国跨文化交流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期“跨文化培训师高级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近20所高校、近10家企业和商务部的30位学员参加了此次研修。研修班特邀美国跨文化交流学院教授Daniel Yalowitz博士、磊石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和合伙人黄伟东先生、磊石跨文化学院院长田原博士担任主讲。

 

会场全景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张易副社长主持,她对本次研修项目进行了总体介绍、回顾及展望,强调跨文化能力在当前时代背景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中的重要性,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培训,为各位背景多元,具备丰富授课、培训与管理经验的学员们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探索培养优秀跨文化人才的途径。

 

张易副社长

 

了解学习者差异,平衡跨文化培训策略

培养跨文化能力的过程中,能否意识到并准确把握学习者群体或个体差异,同时根据这些差异选择和调整培训方法与策略,是决定跨文化培训能否取得成功、从而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同时,了解学员不同的个性和学习风格,为文化背景、性格、学习风格各异的学习者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培训伊始,Yalowitz博士通过几个破冰游戏,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员们彼此熟悉的同时,也让学员们直观而深切地意识到,任何交际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尤其在跨文化环境中,每一种文化的背后其实也都是具有该种文化背景的一个个独立的人,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沟通与交流的起点和根本。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学员们全情投入,在互动中不断加深对彼此的熟悉和了解。同时,本次研修班自身的“安全”学习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搭建和营造了起来。

 

Daniel Yalowitz博士

 

Yalowitz博士首先介绍了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的挑战/能力关系图(Challenge/Ability Graph),在这一图示中存在三个“地带”(zone):Anxiety,Flow Channel,Boredom,只有当学习任务的挑战度与学习者的能力/技能在匹配的范围内时,学习者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Yalowitz博士对这一图示的应用贯穿整个培训始终,在不同环节均请学员们自查处于哪一地带,以随时调整培训的内容、节奏和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状态。

 

   

   

互动交流,思维碰撞

 

为帮助学员进一步认知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习惯差异,Yalowitz博士分别介绍了大卫·库伯(David Kolb)的学习风格量表和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前者明晰了学习者四种不同的学习风格,即:Concrete Experience(Feeling),Reflective Observation(Watching),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Thinking),Active Experimentation(Doing)。后者则将学习者从个体性格、接受信息的方式、决策方式、生活习惯偏好等四个维度进行了区分。此外,Yalowitz博士还引介了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该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数理逻辑、身体—运动、音乐、人际等九个范畴。通过这些不同维度的量表和理论介绍,以及小组讨论和分享活动,学员们一方面了解了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倾向,同时也意识到,在跨文化授课和培训中,也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以保证每个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都享受学习过程并学有所获。

 

   

   

彼此分享,增进了解

 

理解核心能力,明确跨文化培训目标

跨文化能力首先是一种沟通交流的能力,Yalowitz博士在此引入基本人际交流技能模型“FLORA→A2R2E”,即八项人际交流技能:Focusing,Listening,Observing,Recording/Recalling,Analyzing/Assessing,Action,Reflection,Evaluation。在跨文化交际中,如能依次运用好这八项技能,对实现良好的跨文化沟通目标将大有裨益。其次,跨文化能力也有其独特性和特殊要求,在培训过程中,Yalowitz博士通过一系列互动游戏和培训经验与案例,引导学员对跨文化能力的构成展开思考,最终汇总出跨文化能力所涵盖的三大核心要素,即对认知复杂性(Cognitive Complexity)的接纳、共情能力(Empathy)和好奇心(Curiosity)。黄伟东先生对跨文化能力进行了进一步总结,指出高效的跨文化交际离不开三方面的能力,即态度、知识和技巧,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要“打开心、开放脑、动手做”。

 

   

   

提出疑问,勇于尝试

 

明晰跨文化能力核心内容后,Yalowitz博士详细阐释了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型(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DMIS),该模型将跨文化学习者或经历者所处状态划分为五个阶段:否认(Denial)、防卫(Defense)、最小化(Minimization)、接受(Acceptance)和适应(Adaptation),并讲解了学习者各阶段的表现、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培训者可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等。

 

敞开心胸,开放视野,适应跨文化交际环境

企业、组织和个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境。田原博士特别设计了一个模拟企业跨文化交际的小游戏,让学员直观而深刻地体会到跨文化环境中交流与融合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并启发学员反思自身在经历跨文化交流和融入场景时,在情感、态度、策略以及技巧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找寻打破壁垒、顺利融入不同文化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田原博士

 

接着,黄伟东先生凭借多年从事跨文化培训的丰富经验,立足中国国情与文化环境,从跨文化培训类型与需求、培训项目设计考虑因素以及培训内容与意图传达三个方面,引用大量企业跨文化案例对跨文化培训实践进行了指导。黄伟东先生强调,跨文化培训得以落地实施的关键在于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对自身文化中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行为模式有准确的理解和定位。随后,黄伟东先生详细阐释了“磊石跨文化能力模型”(4stone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Model)及“世界通”(Worldpass)跨文化测评工具,指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态度、知识、适应行为这三项核心跨文化能力,与个人性格、自我知识,以及核心价值及文化核心价值之外的衍生价值,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黄伟东先生

 

学以致用,互动合作,探索跨文化实践路径

为丰富学员们对跨文化沟通的理解,本期研修班特邀潍柴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兼潍柴国际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郎华先生和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员工关系委员周玲女士与学员们进行座谈,分享跨文化培训实践案例与经验。另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冯捷蕴教授讲述自己为来自 “一带一路”71个国家400多位商务官员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培训的实践经验,包括如何进行学员和自我优势的双向分析,如何切中学习者的跨文化沟通“痛点”,如何进行启发式讨论、分析和评估培训效果等。特邀嘉宾中,冯捷蕴教授和周玲女士也分别是“跨文化培训师高级研修班”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员。嘉宾们分享得酣畅淋漓,学员们听得认真投入,与专家充分互动,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对跨文化实践经验有了更多维度的体会与感悟。

 

郎华先生

周玲女士

冯捷蕴教授

 

在任务设计环节,学员们分为六个小组,充分利用三天所学内容,分别以国企、私企、外企、高校为背景,模拟真实场景设计跨文化培训项目或课程,并在研修班最后一日下午进行了展示,分享来自学界、商界不同背景学员交流融合、通力合作的成果。

 

  

  

小组汇报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副校长也出席了研修班,对参班学员顺利结业表示祝贺,指出研修班的培训目标是希望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的跨文化培训师,以适应时代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希望学员们将来走上跨文化培训讲台,运用所学更好地开展工作。

 

孙有中副校长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高水平、有高度实践价值的研修培训,会有更多更优秀的跨文化培训师在这项事业中不断求索、突破,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跨文化人才。

 

 

学员反馈

 

各位老师们都很赞,老师们辛苦了!收获满满,认识了很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同行、朋友,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培训和难忘的经历。

 

谢谢Daniel、田老师、黄老师以及外研社的老师们!用俗气的心路历程来表示我的直接感受:从去年底知道这个培训后,开始申请经费,到临行前被告知年底经费紧张,不一定能批。于是带着纠结和期待来了……培训过程中不断出现surprise……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路被打开,思维被刷新!所以俗气地说,就算这次得自费也值了!培训结束了,但学习才刚刚开始,期待今后在微信群里能学到更多,也期待有机会能再次遇到咱们黄浦3期的老师们同学们!

 

感谢Dr. Y的讲解,感谢黄老师、田老师的分享。除了这三位老师还有郎总、周老师、冯老师,做着那么大的事业影响着那么多人,可是都那么低调和谦逊,令人敬佩。还要感谢所有学员的真诚分享。三天时间里我学到了太多东西,这些都将在我的课程里体现。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分享不一样的心得。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