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9.07.18 - 2019.07.19 北京

主讲专家: 张伶俐孙曙光陈浩闫秋燕

价格:¥1600.0

 

我要报名1563551999000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存在“学用分离”的积弊,一部分原因为高校英语教学的理念、方法等与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痛点出现了错位和断层,导致大学生英语学习驱动力不足、兴趣索然,课堂获得感体验“瘦削”,英语综合产出困难。针对中国英语教学出现的问题,文秋芳教授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体系,获得国内外学者和教师的一致认可。经历1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POA在国内高校英语教学中不断付诸实践,国内学者研究不断深入,并引起国际学者的关注。

为了夯实高校英语教师对“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体系的理解,加强其对教学全流程的科学设计、灵活掌控,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于2019年718-19北京举办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教学与研究研修班。研修班特邀多年跟随文秋芳教授共同探索POA方法及应用的团队主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伶俐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邱琳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孙曙光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陈浩副教授、山东大学闫秋燕副教授将围绕“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教学实践和POA研究进行全面阐释,详细讲解“产出导向法”的课堂应用及研究。

 

研修内容:

 

· 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

· 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包括教学案例分析等

· 对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研究

张伶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教授,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兴趣包括思辨能力、英语通用语和英语教学法。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习各一年。《基础英语教育》、《外语教育研究前沿》、ChineseJournalofAppliedLinguistics等期刊审稿专家。主持完成各级课题8项,其中教育部项目3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2项;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现代外语》、《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教辅6部。

孙曙光

孙曙光,北京体育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国 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2012—2016年)。主要研究兴趣为 语言教学、课堂评价。公开出版译著、教材等14部,发表期刊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加各级科 研课题10项。

陈浩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二语写作、外语教育、教师发展。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CSSCI及各类论文20余篇,入选北京市青年优才、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北京工业大学基础教学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获多项各级各类教学教研及育人奖,其中省部级3项,校级11项,主要包括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论文比赛一等奖、教学比赛三等奖、全国英语辩论赛季军指导教师奖,北京工业大学教学名师、高级主讲教师、优秀青年主讲教师。

闫秋燕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应用语言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兴趣包括英语读写教学、外语测试与评估等。近年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1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参译或主编教材10余部;曾获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优秀奖”、“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外研社阅读与写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奖励;在《中国外语》、《中国应用语言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目前教授的课程有《西方文明史》、《学术英语写作》、《英语演讲》、《外语测试与评估》等。

以用促学,以学助用——记“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教学与研究”研修班

       
 
 
      随着“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关注着该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希望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为了促进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创新,提升教学效果,7月18—19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举办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教学与研究”的研修班。本期研修班特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伶俐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邱琳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孙曙光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陈浩副教授、山东大学闫秋燕副教授,向来自全国的近400位教师讲解了“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教学流程、课堂实践、教学研究等方面内容。
 
   
 
研修现场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社长助理任倩主持了本次研修班,在开幕式上,任倩提到,今年是外研社成立40周年。40年来,外研社砥砺奋进,与每一位外语人并肩前行,基于时代使命和教师发展需求设计研修班,推动教师发展。2019年外研社暑期研修班的主题是“责任、境界、智慧”,共包含骨干班,大英、英专、高职教学研修班,多语言研修班等30期。作为今年暑期研修班的第一期,本期研修班基于POA的教学与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创新与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助力一线教师提升理论素养,优化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
 
 
 
高英分社助理任倩
 

 

一、把握理论体系

     
      研修首日上午,北京体育大学孙曙光副教授介绍了POA理论体系。她阐释了POA产生的动因。POA是文秋芳教授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用分离”问题而提出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外语教学方法。POA的发展历经不同阶段,日臻成熟、不断完善,具有完备的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POA理论的精华在于准确理解“产出场景制导”和“输入促成产出”两个关键教学理念,并依据产出目标设计“驱动—促成—评价”教学环节。孙曙光老师强调,产出目标、场景设定、教师作用、教学流程是POA的特色。
 
 
 
孙曙光副教授
 

 

二、理顺教学流程

 

      随后,北京化工大学邱琳副教授以《新一代大学英语》(发展篇)第2册第四单元“Kindness and Indifference”为例,详细阐释了围绕产出目标“描述Kitty案件”开展的“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驱动环节,教师呈现具有交际真实性的产出场景,学生尝试具有认知挑战性的产出任务,教师指出产出尝试中的不足、解释学习目标。促成环节,教师基于“渐进性”“精准性”“多样性”促成原则指导促成活动设计,分享了自己促成设计的理据和思路。评价环节,教师遵循“课前—课中—课后”的评价流程,针对学生产出文本中“动作类细节描述不足”的典型问题开展了师生合作评价。
 
 
 
邱琳副教授
 

 

三、助力课堂实践

 

      中国地质大学张伶俐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邱琳副教授和北京体育大学孙曙光副教授分别就POA教学流程中的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展开了详细讲解和案例示范。为了帮助一线教师了解POA的教材资源,山东大学闫秋燕副教授介绍了《新一代(提高篇)》的教材编写理念和教材资源体系。
 
      张伶俐教授首先介绍了《新一代(发展篇)2》第七单元的基本内容,之后主要聚焦驱动环节的课堂实践,包括设计理念、教学步骤、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呈现具有交际真实性和话题挑战性的产出场景;接下来,学生尝试产出任务,从而意识到自己在内容、语言和结构方面的不足,产生学习欲望;最后,教师阐述本单元功能目标和语言目标。
 
 
 
张伶俐教授
 
 
      邱琳副教授沿用该单元产出目标,主要聚焦促成环节。她从促成的基本概念、促成有效性、促成设计实操三方面展开。促成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实现产出目标而设计的系列促成活动,有机融合输入性和产出性活动,促进内容、语言、结构的学习。促成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体现认知发展特点。邱琳老师进一步解释了三个促成有效性标准及其操作性原则,并结合该单元产出目标“演讲稿写作——就安乐死合法化发表你的观点及其理据”,介绍了从“概括已有理据”、“拓展新理据”、到“开展立论和驳论”的渐进性、精准性、多样性促成设计。
 
      孙曙光副教授详细解读了POA中的师生合作评价(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简称TSCA),即课前教师选择评价焦点和典型样本,并对样本进行详批,课内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根据评价焦点合作评价样本,课后进行自评或互评+机评。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焦点不宜过多,选择焦点时应贴合典型性、渐进性、可教性和系统性四项原则,强调以评为学,以目标导向的聚焦型评价。随着评价理论原则的不断发展,TSCA取得良好的效果与反馈。
 
      随后,作为《新一代》系列教材主编之一,闫秋燕副教授详细阐释了《新一代(基础篇)(提高篇)》如何体现POA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流程。同时,闫老师介绍了《新一代》丰富的配套资源,包括提供教学建议的教师用书、课文及技巧讲解的微课、交互式课件、试题库,以及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和外研随身学APP等诸多线上资源。根据这些教学材料,闫秋燕老师建议在教学中可开展混合式教学,将课文与练习相融合,实施师生合作评价等。此外,闫老师强调,根据实际学情,教师应该适时调整产出目标,创造性改编和设计促成活动,合理设计评价方䅁。
 
 
 
闫秋燕副教授
 
 
参会教师与专家交流
 

 

四、促进教学研究

 

      研修第二天,北京工业大学陈浩副教授阐述了辩证研究范式(Dialectical Research Paradigm,简称DRP)的理论框架,包括哲学立场、系统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流程。在POA的发展历程中,传统研究范式无法解决优化理论、优化实践、优化诠释三重研究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文秋芳教授提出了DRP。DRP的哲学立场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本体论是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差异观,认识论主张理论与实践存在辩证统一关系;DRP适用的系统问题具有现实性、复杂性和关键性;DRP的研究目标包括理论、实践、阐释三重目标;DRP研究流程包括学习借鉴—提出理论—实践理论—反思阐释,研究流程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四个步骤相互关联,研究流程不断循环,迭代推进。
 
 
 
陈浩副教授
 
 
      随后,邱琳副教授和孙曙光副教授分别以具体的研究案例展示了DRP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邱琳副教授从研究问题、范式、流程与研究结论四个方面介绍了POA促成环节的辩证研究。孙曙光副教授则从评价环节的角度,探讨了TSCA理论与实践的辩证互动。
 

 

五、教案设计,学以致用

 

      为了贯彻POA在教学中的应用,本期研修班特别组织了POA教案设计实践活动和评比,要求参班教师以《新一代(提高篇)》的一个单元为样本,设计POA教学。汇报内容包括整体教案设计和具体针对驱动、促成或评价环节的教案设计。参班教师热情高涨,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了精彩的汇报,现场反应热烈,也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及切实可用的建议。
 
 
 
POA教案设计实践活动
 
 
教师进行大班汇报
 
 
      研修第二天下午,POA团队与参班教师分享了POA实践过程中的困难、成长与收获,并对POA实践新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提出了POA与优质学科相结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建议。几位专家的分享真挚恳切,建议实用中肯,极大地激发了参班教师投入POA教学与研究的积极性。
 
      经过两天的研修,参班教师不仅对POA理论框架有了深入了解,也对POA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有了全面认识。我们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带着研修所收获的启发和鼓舞,投身到POA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也相信随着POA实践的不断推广,POA理论也会不断优化和完善,为中国的外语教育带来发展新契机。与此同时,外研社也将一如既往,以丰富的教研资源和专业的研修服务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与外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不断做出贡献!
 
 
 

 

特别环节

国才面对面: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此次研修班期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特别活动。活动以“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题,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陈崛斌老师,与参班教师共同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法。
 
 
 
交流现场
 
 
      国际化人才培养已成为众多高校和企业的共识,国才考试顺应时代发展、引领人才选拔,承担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职责和使命。活动上,陈崛斌老师以国才初级口头沟通任务和中级书面沟通任务为例,详解任务设计理念,剖析国才考试所考查的国际视野和协商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如何在考试中落实并体现的。
 
 
 
陈崛斌老师
 
 
      陈崛斌老师表示,国才考试的任务设计对创新教学模式具有启发意义,建议教师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做到将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有效结合:
       1、教学材料国际化:国际化、时代感的教学材料可以直接推动学生关注全球趋势和时代话题,着力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活动场景化:场景化、开放性、实操性的课堂,让学生有操作、有参与、有体验、有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动力,课堂教学会事半功倍。
       3、教学任务问题化:注重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4、跨文化、跨时代的沟通与表达:注重引导学生在跨文化场景中得体有效、连贯顺畅地沟通交流。
       5、身份意识明确化:设计课堂活动、作业时,给予学生设定身份,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寻求方法。
 
      在交流互动环节,参会教师表示,传统教学多关注语言层面,缺乏以注重实际应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受此次活动和国才考试的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他们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认知实际,不断在增长知识见解、注重能力考查、突出情境设计、凸显应用导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让课堂有趣、让教学有用、让学习有意义、让人生有价值,创设时代课堂、培养时代之才。
 
 
 
教师交流
 
 
7月18日
 
10-24
 
      POA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为作为大外教师的我提供了新的视野、新的教学思维模式,让教师同时从自己和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发现学生语言知识及应用的缺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地具有针对性,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以致用。
 
1-14
 
      POA理论体系的梳理、介绍与实操,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拓宽了眼界,尤其是更深刻地思考了我自己实际教学中“学用分离”地问题。而随后的探讨、分享,讨论与实际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提高我以后教学设计的系统性、逻辑性与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9-17
 
      今天的培训解答了课堂“实效性”不高的困惑。总体看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一是始终以“驱动-促成-评价”为主线,贯穿各个教学环节;二是为学生设置场景时,难度、可操作性适合学生基础,利于学生输入输出;三是层次依次递进,逐步减少教师搭建,让学生在输出前充分酝酿,在各个环节体验了成就感,提升积极性。
 
5-29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学习到了如何运用POA理论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尤其是评价部分,师生合作评价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作文评价耗时长、效果差的问题。
 
4-18
 
      在之前教学的导入环节中,虽有任务、活动,也设计了多种方式,仍收效不大,与产出目标相差甚远。所以在自身以后的教学中,会尝试融合POA理论的部分精髓,做到以产出目标为导向,真正培养出对英语能说会做的学生。
 
3-22
 
      POA教学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有序循环,将一个看似艰巨的教学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小的realistic&attainable targets,这个过程需要老师更细致、更全面地备课,更投入地教学,课后更深入地思考,所以POA教学对学生是挑战,对教师也是如此。但正因为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8-17
 
      了解了POA教学法及整个的实施细则,联系、回顾过去的教学实践,感到这个方法更好地梳理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办法,对教材编写和使用有很大启发。
 
1-26
 
      POA提倡的“学习中心说”主张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这确实更准确地反了学校教育的本质。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学用一体说”主张的“学”与“用”之间无边界而融为一体,杜绝了大外教学的“哑巴”英语现象。“全人教育”注重了学生的全面素养,从思辨能力和心理等各层面关注学生,回归了教育的本质。
 
2-25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更多地理解到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做主导,师生共建教学体系的过程,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辨能力,进一步促成学习的良性互动结果,最终再转回教师评价,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法。
 
6-18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把握交际场景活动的真实性、挑战性、恰当性”,这点令我印象深刻,这个环节设计好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口,增加英语学习求知欲。
 
7月19日
 
2-12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会在课前给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单,布置一些产出任务,但是没有这么理论系统的驱动环节。我特别觉得驱动对课堂有效进行下去、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意义。所以,非常感激专家与我们分享这么好的教学理念,非常有欲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一些尝试。
 
5-12
 
      通过今天的学习,本人了解了“产出导向法”的基本理论框架,了解了辨证研究范式,两者如何应用于解决外语教育系统问题。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旨在提高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希望POA在课堂上实现由显入隐,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12
 
      教学分组设计环节让我真正体会到了POA的运作机制。身临其境地进行教学设计,发现了许多教学实践上的问题,理论到实践需要具体的运作,收获良多。POA团队教师的亲身经历的分享激励我投身教学实践,让我看到了科研的意义、教学的价值,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信心。
 
8-26
 
      经过两天的学习,POA教学法在脑海中的印象不断加深,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不少曾经的疑问迎刃而解。经过实操训练,初步体验了一回POA的运用,再经过专家老师们的点评,学到了新的知识。记住了一些关键词:任务指令需明确,聚焦,细分,context,还有写作指导中建立团队的方法等。
 
10-24
 
      小组汇报教案设计的环节中,通过对两组教案设计的对比,发现了自己思考不足的方面,是一次很好的取长补短的机会。大班汇报的环节中,我对POA在课堂的应用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也看到不同学校的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出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很大启发。
 
9-24
 
      讲座的理论性很强,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平时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在收获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提升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的紧迫感,感谢老师们的分享,回到学校我将结合学生实际,对POA进行初探。
 
1-1
 
      在辨证研究范式讲座中,从一开始感受到理论的枯燥到越来越体会到理论在实践的应用中强大的指导作用,豁然开朗,也为今后自己做科研打开了一扇窗口。小组讨论和大班汇报评比中,通过讨论交流再到对优秀作品的观摩,对POA理论的实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尤其是专家点评部分使自己对POA理论的认知在一步步提高。
 
6-18
 
      回顾这两天的学习,自己对POA教学法的认识从最初的浮于表面到现在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深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对学情分析不够透彻导致课堂活动设计环节仅浮于表面活动,学生产出情况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逐步改进。
 
7-18
 
      对POA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之前并未关注到教学流程中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步骤的N循环具体是如何循环,通过教学设计小组讨论发现了很多自己认识上的缺口,是分目标的教学循环,每个步骤内有进一步的循环?通过学习,才发现POA是很强大的一个体系,这个循环可以是无处不在的,各个步骤也不是分割的,而是联系紧密,在驱动和促成中也有及时评价,在评价中也在促成学生的产出。
 
3-26
 
      几位老师的讲座让我对辨证研究范式这个本来很抽象的概念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尤其是邱琳老师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写作经验,将辨证研究范式与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进行了有机结合让我收获颇大。小组汇报环节的分享也让我更多角度地去思考在教学的环节中如何具体实施产出导向法,几位专家的点评和实践分享很接地气。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