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课程与教学(杭州)
2019.05.18 - 2019.05.19 杭州
主讲专家: 孙有中、王立非、梁文霞、章汝雯、庄恩平、王炎强、
价格:¥1600.0
1. 孙有中教授提到的英语专业研究内容中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与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让我深有感触。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不应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基本技能的习得而忽视语言背后的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在教授英语专业课程时,发现不关注时事,视野或知识面狭窄是许多学生的通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融入对学生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2. 梁文霞,张莲,王艳三位老师从实践教学的实例对相关教学理论的具体实施,以及对基于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的比较深入的教学研究等进行了分析型总结,个案分析贯穿其中。整个过程有理论,有实践,有具体的方法,既高大上,又接地气,雅俗共赏,收益满满。感谢你们。
3. 听了孙教授的讲解,我对国标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明白国标重点突出,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会后的咨询明白了有些有难度的课程可以用汉语,双语讲授,二外应放到通识课里,创新能力是融合在很多能力中的不是单开一门课的事情。
4. 今天听讲座的最大收获是梁文霞老师关于精读课程的分享,内容翔实,陈述质朴,做的所有课件十分用心,可见梁老师对该门课倾注的巨大精力与心血,也可见她对每一届学生们发自内心深处的教诲与引领。这是一位老师最为宝贵,难得而功德无量的品质与精神。最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她“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教育的真正精髓与终极意义。我非常期待会务组多多邀请这样有实干与奉献精神的热血教师,无需耀眼的头衔和高深的理论,只需一颗慈悲的仁心和智慧的头脑。
5. 今天课程印象最深的是跨文化能力与思辨能力。现代英语专业的教学除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跨文化交际以及思辨能力。这些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构筑学生的核心能力。
6. 下午听了专业核心课程“写作,精度,听说”如何贯彻落实新国家标准的三场讲座,三位教授均来自一线,非常的接地气,如北外张莲教授如何结合社会文化理论开展写作改革,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河北师大梁文霞老师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动起来,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能力。总而言之,本次收获巨大,发的记录簿都满满的记完了。
7. 本次研修对我触动最大,对我指导意义最大的是孙有中教授和梁文霞教授。新国标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课”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注重培养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区域和国别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跨文化学科知识,多渠道为学生搭建知识平台。
8. 通过今天的课程听讲,我收获颇丰。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形势下,英语要从传统的基础学习,转变为在当代形势下如何让学生通过英语这门学科,提升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如何更好的做好“一带一路”,如何更好的推动国家的改革开放。这些不仅是学好英语会说英语就可以的,而且需要文化知识背景的了解,明白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为学习英语提供方向。
9. 本次学习其实是抱着学习新《国标》内容来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惊喜连连。孙有中教授所做的解读幽默风趣,也为我们在撰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过程指明了方向。我们在修改和撰写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原本还存在疑问,在听过孙教授的讲解后,明确了方向。不仅如此,王立非教授的讲解也为我们树立了信心。
10. 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如孙有中教授所说,英语教育是一门将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与多元化知识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多元化知识和思辨能力。而王立非教授,梁文霞教授,张莲教授,王艳副教授的讲座又让我收获了商务英语,精度,写作,听力等课程的新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受益颇多!
11. 王立非教授提到了课程建设加师资培养才能是一个系式专业的建立基础,目前我们的商务英语师资非常欠缺,王教授的借师资的观点为我们专业发展提供了思路。同时,王立非教授提出的商务英语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也会反映专业特色不明晰。
12. 今天的研修收获颇丰,几位专家为英语类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掷地有声的见解和指明了方向,我们也意识到了今后的教学中迫切需要改变的事项,诸如将语言知识,思辨能力及学科培养结合来培养复合型人才。下午几位专家更是从自身课程出发示范如何做好思辨能力的培养,收获很大。
13. 我们对“金课”的要求的把握就是对自己授课方式改进的引导和创新。下午的案例授课讲解中,梁文霞老师的综合英语课程的详解,让我们对任务型的教学方法有了新认识。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是需要不断有明确任务去控握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对学习意义认识的信心与信念。
14. 来上研修班之前,“思辨能力”就一直困扰着我。培养目标里有这一项,可是真正怎么融入到英语专业的各门课程中,怎么切实贯彻到每次课堂教学中去,怎么和授课内容天衣无缝的衔接?这些问题都一直在摸索中。今天,听了孙老师宏观上解读和下午几位老师对专业核心课中思辨能力的融入,收获很大。思辨无需刻意,也不需要什么都拿来“critical thinking”,生活,文化,社会,学术中总有那么个点能和具体授课内容对接,从而开始跨文化思辨。
15. 近年来,外语专业在招生和就业方面的种种困境外加自身作为外语教师在个人发展上的受限,让我和我身边的同事经常探讨外语,英语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到底应该怎么教,怎么学,怎么开展研究这样的问题。孙老师今天的讲座正好解答了这些疑问,从理念,方法和路径三方面,为我们的英语专业课堂和教师发展研究指出了方向。
16. 在今天的五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新国标到具体的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讲座,本人对当前的外语专业教育教学,尤其是英语专业教育教学的新趋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不能简单的停留在传统的语言技能教学,而是要注重在语言技能提升的基础重点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提升外语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17. 张莲教授的报告完全颠覆了写作课程的课程设置,直接在curriculum上进行根的改革。她的想法和做法刚好和我在给国际班上的专业写作课程上的一些教学反思不谋而合,而且她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也把这些新创举立马分享给教这门课的同事们。
18. 王艳老师的听力课十分有新意,在听力技巧细节上有细致的工夫,同时又有较高层次的思维方面的设计。和上外的施心远的教材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细节的处理还需对着教材好好实践一下。
19. 本次研修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王立非老师的报告,让我对商务英语专业有所了解,虽然我们是工科院校里的英语专业,开始商英无论从师资力量,学校支持层面都不太可能实现,但他关于“金课”的论述和其中提到的学生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打破了固有思维,给了我思考专业课程设计的新思路。
20. 梁文霞教授把讲座以工作坊的形式,手把手,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讲解,不仅给予了实操的示范,而且阐释了一种理念,把握好教师在课堂中纠正,引领,补充,深化和拓展的角色,让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从教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变到注重学生的“学”,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