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assessment training in Hong Kong: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
推荐理由:
本文旨在回答两个研究问题:(1)香港的整体语言评估培训情况如何?语言评估培训如何影响职前教师的语言测评素养?(2)培训指导教师和职前教师如何看待“基于课程的语言评估培训如何促进职前教师的语言测评素养”?本文的研究方法如下: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作者从香港教育部门的官方网站上收集了本科教育阶段的语言评估相关课程,最终选择了24个项目进行研究。作者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研读了这些项目的手册、课程设置、学生评估任务等材料。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作者从两个语言评估课程中选择40名学生进行了焦点小组访谈,并对9名教师进行了逐个访谈。访谈均为半结构性,目的是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语言评估课程的设计、内容、有用性和质量方面的反馈。研究结果显示,香港的语言评估培训仍然不足。
本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香港语言评估培训的整体情况,是为数不多的、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可供学者参考。
Influence of Concessive and Causal Conjunctionson Pragmatic Processing: Online Measures from Eye Movements and Self-Paced Reading
推荐理由:
该文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眼动技术,首次比较了让步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在线理解过程和认知机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让步关系比因果关系更为复杂,然而这一复杂性并非源自两种句子在句法结构和指代关系上的不同,而是因为让步关系比因果关系包含了更多的语用处理和认知加工。
母语者还是外语者: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译者资格之争——兼谈高校英语教师的能力转型.
推荐理由:
“译入母语”是翻译界的国际惯例,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译者在本国文学的对外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究竟是外国汉学家更适合这一角色,还是中国译者更具优势,关于“谁来译”的辩论一直在进行中。除了讨论翻译方向和译文接受的问题,本文还另辟蹊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谈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在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语境下,这一建议与国家战略如何紧密相联,对于民族自信意味着什么,其传播效果是否有争议?本文在翻译实践与宏观战略方面都颇有启示。
“本土”与“全球”对话中的身份认同定位——社会语言学学术写作和国际发表中的挑战和回应
推荐理由:
该文以社会语言学学术论文国际发表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目前我国学者在国际发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具有实操性的建设性意见。虽然是以社会语言学学科为例,但是文中提出的问题在其他学科领域也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Two types of strategies used by Japanese scientists, when writing research articles in English
推荐理由: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1.非英语本族语的研究者在研究论文写作的过程会遭遇怎样的困难?2.面对这些困难所采取的学习和写作策略有哪些?文章以日本的研究者为采访对象,而这些日本学者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很多中国的研究者目前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发我们的共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