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科研>文献推荐

老年语言学与多模态研究

袁周敏

推荐理由:

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均已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老龄化背景下,对老年人语言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老年语言学是面向“老年人”语言现象及其背后机制形成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国外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已加紧开展了老年语言学研究,学者们较早关注到了老年人特有的语言现象,已形成了与老年语言学研究相关的国际组织、学术刊物等。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起步,逐渐受到各界重视。顾曰国教授、黄立鹤副教授是我国老年语言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全书从理论视角和方法视角向读者呈现了老年语言学的概貌及若干前沿研究议题,充分体现了老年语言学多学科、多领域、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性学科的属性。该书可供从事语言学、老年学、老年医学及多模态研究等领域的师生参考。

翻译理论的中庸方法论研究

冯全功

推荐理由:

本书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建设的一部力作,在理论(方法论)与实践层面皆有重要借鉴价值。该书的典型特色包括:1)参照西方文化,回归中国传统;2)利用批判思维,开辟创新空间;3)着重形上思考,兼顾形下实践。

The Normal and the Pathological

孙红卫

推荐理由:

这篇文章借鉴了一种微观的思路,在三个传统(身体书写的传统、疾病书写的传统、爱尔兰的传统),研究了一个当代文学案例:北爱尔兰诗人保罗·马尔登。他的诗歌中频现赘疣、淋病、天花、厌食症、皮癣、癌症等各类疾病意象。在关于爱尔兰等弱小民族的书写中,写作常如治病,是要对一个民族望闻问切,诊断和疗治文化的病灶——这一点也可以参考鲁迅先生小说、杂文中的疾病隐喻。因此,诊断、症候、疾病、疗治等医学的字眼,使书写沾染了一种临床式的思维。马尔登的疾病书写打破了这一传统,还打破了笛卡尔式的“我思”传统中的人的圣像。疾病被展现为一种纯粹的生理状态,更多的是指向生命的脆弱不堪,标示着身体和意义的双重死亡。他的诗回归到人的躯壳。“我思故我在”被改写成了“我病故我在”,由此构成了对笛卡尔以降的关于人的思想道统的逆写。他对于人体的临床摹写,从而不仅仅是一种关于死亡的想象,还触及在我们的时代如何产生个人的生命意义。由此,对于疾病的思考也促使我们去想象在人文主义(humanism)传统的末端如何写诗。

英汉认知语义对比研究

高原

推荐理由:

本书批判性地思考和借鉴了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开创性地提出了基于汉语的语言学理论,进一步完善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丰富了学界对于汉语语言的理论认识。本书对于中国学者提出基于汉语语言的语言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本书对于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有指导意义。

语料库翻译学理论研究

吉洁

推荐理由:

该书不仅是对国内外语料库翻译学二十多年来理论发展的简要回顾,更是对此领域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从研究视角到研究课题的思考。该书兼顾理论与应用,前三章系统介绍了语料库翻译学的理念来源、理论基础、研究性质、语料库方法基础及方法论发展历程,有助于读者系统了解语料库翻译学的理论脉络和研究方法。第四、五章结合大量研究案例,全面梳理并探讨了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课题及视角,对读者基于不同课题及视角开展相关研究极具启发性。